【摘 要】
:
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和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和受教育主体,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切反应学生的利益诉求和学生自我成才需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自我成才需求更为匹配,将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为有力地加快高职学生成才步伐。本研究旨在了解广西小语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制和学生成才需求的适配现状,分析影响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和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和受教育主体,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切反应学生的利益诉求和学生自我成才需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自我成才需求更为匹配,将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为有力地加快高职学生成才步伐。本研究旨在了解广西小语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制和学生成才需求的适配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成才需求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成才需求适配性的策略。本研究在结合文献梳理以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改编形成了关于广西高职小语种类专业学生成才需求的调查问卷,在广西5所开设小语种类专业的高职学校进行随机抽样,最终获得474份有效问卷。在问卷结果的基础上得到了广西高职小语种类专业学生的群体特征并分析了形成原因,了解到学生具有较高的的成才需求,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得出了学生成才需求与评价主要受城乡差异、家庭经济条件、性别、年级和学习基础的影响。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本研究发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成才需求的适配性仍有提高空间。并结合访谈记录提出以下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成才需求的配适性建议:第一,通过分级分类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改善学生成才目标与人才类型的适配情况;第二,通过提升专科学历的含金量,营造支持学生提升学历的学风校风,提升学生学历需求与专科层次的适配性;第三,通过构建符合广西高职小语种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及深化企业对培养规格制订和评价的参与程度,对学生职业能力需求与培养规格的适配性进行优化。
其他文献
不良学业情绪既是厌学的原因又是厌学的结果,已引起学者广泛关注。青春期前后学生的学业情绪状态更容易起伏,该阶段学业情绪的发展特点和产生机制,理论和实证研究都需要进一步拓展。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学生嵌套在教师、同伴和家庭的多种系统内,需要从多角度探索变量的因果关系。全面二孩政策,改变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模式,给学生的同伴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师生关系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冲击,这些变化会如何影响学业情绪,新时代中小
真实事件改编影片,是以有价值和影响力的真实事件为创作题材,将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通过改编手法的技巧与手段,戏剧化的构建情节故事与人物形象,从而使影片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呈现在荧幕之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票房。优秀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反言之,低俗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而此类影片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就在于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学劳动教育始于清朝末年。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激荡,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的交融,应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需求,清政府将“手工科”劳动教育正式纳入小学课程体系。小学劳动教育教科书作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载体,从复制性译介走向自我编著,从简单性照搬到走向自我创生,从匆匆草创走向自我发展,在经历仿编、自我探索、劳动体力化直至最后恢复调整的过程后,逐渐形成了一条漫长而曲折又独具特色的发展路
晚清之际,社会剧变,文化激荡,吴汝纶作为一位极具使命感的传统文人,面对救时济世、存续中学的时代主题,求良策于古文,探求古文的深层机制,从而形成了以“才”“气”“学”为核心的古文理论。本文聚焦于吴汝纶的“才”“气”“学”三个范畴,分四章论述其独具特色的古文理论。第一章论述吴汝纶“才”“气”“学”范畴的理论内涵。其中“才”指可被培养的、将审美体验呈现为古文的能力;“气”则具体分为“气骨”“气脉”“气韵
微电影从在国内兴起至今已经迈过了第一个十年。作为一个诞生于新媒体、成长于新媒体、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时代产物,我们从叙事发展演变的层面和叙事媒介迁移的角度审视微电影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具有太多的意义。微电影的名称中之所以被冠以“电影”之名,就源于其继承了电影的叙事属性。距今最近的一次电影叙事革命出现在1990年代中期,以谜题电影的诞生而名声大噪。与希区柯克《惊魂记》式的普通悬疑电影不同,谜题电影
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基础的地理知识,但记忆难度较大。教好地理陈述性知识对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针对这类知识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少的,教师没有系统的教学策略可以参考,学生对于地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方式也比较单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地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取得了以下成果:第一,明确了地理陈述性知识的类型,以2019版的人教版必修一为例,对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