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大幅加速,出现了城区流动儿童这一新的群体。研究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社会适应,减少不良行为。相较于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的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特点,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本研究采用生态心理学视角,从微观和中间生态系统出发,运用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揭示其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基本特点规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运用团体心理干预技术和方法,对实验组被试实施社会情绪能力干预,考察促进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成效,并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教育方法,以期为提升城区流动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本研究包含以下部分:研究一:以自编人口学量表和特拉华社会情绪能力量表中文版、人际关系量表和父母对孩子情绪表达的态度量表为研究工具,以城区流动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城区流动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人际关系和父母元情绪理念对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选取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控制组不接受干预,考察团体心理干预技术对于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如下:(1)城区流动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常住儿童。(2)城区流动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水平不随着年龄而增长,且不因性别而不同。(3)城区流动儿童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支持性关系更低,与同性朋友的消极性关系更高。(4)城区流动儿童的母亲元情绪理念更倾向接受。(5)城区流动儿童与母亲、班主任、同桌的支持性关系都与社会情绪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父亲、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消极性关系都与社会情绪能力呈显著负相关。(6)城区流动儿童的母亲元情绪理念与社会情绪能力的自我管理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母亲消极情绪控制与同伴关系呈显著负相关。(7)与班主任的消极性关系和母亲元情绪理念对社会情绪能力有负向预测作用,与班主任和与同性朋友的支持性关系对社会情绪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8)通过社会情绪能力团体辅导训练后,实验组社会情绪能力前后测差异显著,控制组没有变化,说明团体心理干预技术对提升社会情绪能力有良好效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普遍低于城市常住儿童,不随年龄而增长,且无性别差异;在学校方面的人际关系差于城市常住儿童;母亲元情绪理念更倾向于接受。(2)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发展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影响。学校方面,教师和同性朋友的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消极性的人际关系对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有负向作用;家庭方面,母亲对孩子表达的情绪倾向于接受对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有负向作用。学校的影响远大于家庭影响。(3)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