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作为一种虚拟的感应体验,并没有一个完美的可测度标准对其进行立竿见影的评价。审计市场上,需求方也在不断选择、验证对事务所执业能力的判断标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之一,越来越多的被研究者所关注。从1981年DeAngelo发表论文,讨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相关关系开始,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出现。中国在2007年到2009年三年时间中,每年都有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文件、政策出台。而在我国事务所做大做强方面,在我国政策鼓励、相关部门引导下,国内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并购、合并潮。我国事务所与作为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典型代表国际“四大”之间的发展差距在逐渐缩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在规模化方面的发展探索,已经初步取得成效。如何构建我国审计市场大小会计师事务所并存的市场格局,充分发挥审计市场的竞争机制,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探索研究。论文的框架结构如下:第1章,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文献综述。这一章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审计质量相关的文献回顾,包括对审计质量定义的文献回顾和审计质量衡量指标的文献回顾;第二部分,对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衡量指标的文献进行回顾;最后,对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文献进行回顾与汇总。第3章,理论分析。这一章分为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本文对审计质量的概念范围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本文用委托代理理论阐述了审计服务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用“经济人”假说,解释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质;第四部分用供需理论论述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第五部分,从对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效应积极作用的消弱因素入手,用代理成本理论解释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效应。第4章,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这一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我国前百强会计师事务所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然后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两个指标,对我国的百强会计师事务所、非百强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国际“四大”在我国的合作所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国际化发展方面的现状,并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所在。第5章,研究设计及实证分析。该部分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研究命题的提出,本文模型的设定,相关变量的解释以及本文样本的筛选问题;第二部分,按照“四大”与“非四大”对我国事务所规模进行划分,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验证本文命题;第三部分,在对事务所规模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九大”与“非九大”对我国事务所规模进行划分,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第6章,研究结论、主要创新、政策启示与研究局限。这一部分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结论;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创新贡献;第三部分是本文根据前文论述提出的政策建议;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方向。本文研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主要以下两点:(1)本文所有分析以及最后的实证部分,都是在将中国的投资者看作一个整体的背景下进行的。但现实中投资者有机构与散户两种,不同性质的投资者对本文的研究命题的理解可能不同,本文模型并没有进行区分;(2)本文选用可操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指标,未考虑事务所内部人员的年龄结构、业务素质等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可能对本文结论有一定的影响。以上两点不足也是作者今后进行研究的方向,以图对其进行修正。在研究方法选择方面。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还将运用大量调查资料、规范性研究结论,以使全文结构规范、研究合理。研究手段主要以网上、手工搜集资料为主,通过CSMAR数据库、巨潮咨询网、中注协等会计师事务所协会相关网站、期刊,来搜集研究资料,并通过表格、图形等描述,使文章意思的表达更加清晰与生动。本文预期创新点:(1)本文在理论分析部分,把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战略和本文的研究命题结合起来,即论述了在事务所国际化发展战略下,事务所规模与其审计质量的关系问题,这在前人研究文献中涉及较少;(2)本文在实证部分,用了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分别来检验文章的研究命题,尤其是在“九大”与“非九大”比较的研究设计中,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法,更加科学、合理的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规模上的划分,这一方法使本文的论证说服力更强。本文贡献主要在于丰富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相关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且用一种新的角度来证明本文的研究命题,取得了统计意义上的较好效果。本文的相关研究可能会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其政策建议部分可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