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为切入点,论述了购买力平价与汇率的关系。研究的重点在于对检验购买力平价的各种实证研究方法的介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进行的实证研究。1922年卡塞尔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汇率理论之一。关于它的探讨和争论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国日益加快的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要求汇率定价按市场规律进行,这要求以坚实的理论为依据。研究汇率的出发点是汇率决定的长期基础,理论起点是购买力平价(PPP)。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当前许多有关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决定文献的基础,就其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汇率决定理论。但同时,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随着购买力平价理论研究的深入,统计方法的发展,统计数据的充实,购买力平价理论再度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探讨了国际上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方法的新发展,着重探讨了购买力平价与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适合检验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方法—平行数据单位根检验法。首先,本文介绍了国际上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新进展。第一部分从传统购买力平价的介绍入手,并引入对资本项目的考虑,推导出购买力平价的有效市场观点。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经过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的仔细研究,笔者发现,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补性和一致性,讨论并给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新解释及相应的调整公式。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针对以往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实证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改进的方案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进行了重新检验。本文采用四种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平行数据单位根检验法,同时考虑人民币汇率可能存在的结构变动,对1978年1月—2004年12月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对1978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阶段分析,普遍支持了购买力平价。1994年1月—2004年12月的半衰期检验结果甚至大都在一年以内。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是符合购买力平价的。从这一判断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基础。(2)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分阶段检验的结果(特别是1994年1月—2004年12月)好于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1月—2004年12月)的结果。人民币实际汇率在1978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确实存在结构变动。这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价格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引起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结构变化。1994年以来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均值回归速度更快,表明人民币更加符合购买力平价,证明1994年我国汇率体制改革是成功的。(3)截面和时间序列相关影响着对平稳性的判断以及半衰期的长短,而且实际汇率平行数据中各时间序列的差异性也会影响其半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