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和空气污染均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已有研究指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交互效应。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宁波市气温和空气污染物对人群死亡的短期交互影响;筛选宁波市易受气温和空气污染交互影响的脆弱人群;比较宁波和中国其它城市受到气温和空气污染交互影响的差异性。本研究收集了宁波市2011-2013年逐日人群死亡、气象和空气污染等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气温和各主要空气污染物对人群死亡影响的滞后效应;通过“反应平面图”和“气温分层”方法探讨气温和各空气污染物对人群死亡的交互效应;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死因和不同人群受到气温和空气污染交互效应的差异;选择病例交叉研究方法验证时间序列研究的结果。研究的主要结果是:1)宁波市近几十年来气温和空气污染程度均呈增高趋势,极端高温事件和霾天气出现频繁。2)无论高温或低温均可以造成人群死亡增高,高温的滞后时间较短,而低温的滞后时间较长;女性、老年人、无配偶人群、低文化程度者受到气温的影响更大。3) PM10每升高10μg/m3累计滞后0-2天可造成非意外总死亡、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0.34%(95% CI: 0. 11,0.57) , 0.24% (95% CI: -0.15-0.64)和 0.49% (95% CI: 0.00, 0.99)。将日均气温按照10th和90百分位数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时,PM10每升高10μg/m3造成非意外总死亡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0.83% (95% CI: 0.18, 1.49)、0.49% (95%CI:0.24,0.75)和 2.39% (95%CI: 0.78,4.02),与中间温度时 PM10的危害效应相比,高温时PM10的效应更强(P<0.05),而低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无配偶人群、低文化程度者更易受到气温和PM10的交互影响。4) SO2每升高10μg/m3累计滞后0-4天可造成非意外总死亡、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1.49% (95% CI: 0.00, 2.99) , 3.01%(95%CI: 0.43, 5.66)和 1.14% (95%CI:-2.01,4.40);将日均气温按照 10th 和90百分位数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时,SO2每升高1Oμg/m3造成非意外总死亡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 2.00% (95% CI: 0.20,3.84)、3.61% (95% CI: 2.19,5.05)和 13.18%(95%CI: 1.00,26.84);与中间温度时SO2的危害效应相比,尽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结果仍提示高温时SO2的效应更强,而低温时SO2的效应较弱(P<0.20);男性、老年人、无配偶人群、低文化程度者更易受到气温和SO2的交互影响。5)气温分层方法提示,高温和低温均可能增强NO2对非意外总死亡的危害(P<0.20),但是在多污染物模型中NO2的危害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6)多城市研究结果提示,气温和空气污染的交互效应存在地域差异性,宁波市和北京市高温时API的危害效应增强,广州市在低温和高温时API效应均增强,而上海市则未见交互效应存在。宁波市近年来气温和空气污染均呈增高趋势,并且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温时空气污染的危害效应更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可能使得未来人群受到的健康威胁更趋严峻。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减轻气温和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尤其应当关注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