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液法制备纳米In2O3及体系的相行为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In2O3作为新的气敏材料对CO、O3、NO2等有害气体具有特殊的气敏性能,有望克服传统气敏材料存在的问题。为了制备性能优良的In2O3基气敏材料,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组成的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筛选出了适于纳米In2O3粉体合成的微乳液体系,并采用微乳液法成功制备出了纳米In2O3。 在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方法中,微乳液法因其设备简单、工艺条件容易控制、制备条件温和等优点近年来被许多研究者采用。但目前对合成纳米材料的微乳液体系筛选研究较少,还未有在该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在微乳液相行为的研究中,首次采用激光透过率来判断微乳液的相变点。用自制的0.67um的激光仪,根据激光透过率在相变点附近有规律的特征变化来确定相变点。该方法与传统的目视法、电导率法相比,对相变点的判断更加直观、准确。 本文还对影响微乳液相区大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油相、助表面活性剂、温度和pH值对W/O微乳液相区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宜纳米In2O3合成的微乳液体系。 研究表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当助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加油的碳链长等于表面活性剂非极性基的碳链长时,此微乳液体系具有最大微乳液区域和较高溶水量,适宜制备粒径分布均匀、不同平均尺寸的高质量的纳米无机材料。 用TGA、DTA、IR和7EM、X—衍射等现代分析测试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纳米In2O3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根据产物的粒径和形貌分析了整个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确定了微乳液法制备纳米In2O3的最佳工艺路线和条件。
其他文献
1 病例资料患儿,男,11岁,因'反复右侧胸腔积液9年'入院.9年前因胸闷、气短、喘息、口唇颜面发绀,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右侧胸腔积液',并给予穿刺抽
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工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水质环境污染问题作为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矛盾,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水质环境的
论文第一部分制备了GMA-EDMA整体材料,考察温度、致孔剂的组成和胶联剂的含量对整体材料孔径分布的影响,选定具有适合分离蛋白质孔径分布的整体材料的聚合条件,并对其表面形态,耐
吴让之一生没有获得任何功名,他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最动荡的时刻,战火弥漫,故园萧寂,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大师,受到的却是不公平的待遇。但他殚精竭虑,虚怀若谷,潜心于书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钪-茜素氨羧络合剂、钍-茜素氨羧络合剂等络合物在碳糊电极上的吸附伏安法研究;并探讨了钍和锌离子与茜素氨羧络合剂形成的异多核络合物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和可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等特点在痕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的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
本文首次采用有机溶剂/水两液相体系,研究了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对17α—羟基—16β—甲基—孕甾—4,9(11)—二烯—3,20—二酮(HMPDD)的C1,2脱氢。
<正>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对人们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在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带来挑战人工智能(AI)在过去60年的发展中不断经历着"热潮"与"寒冬",现在AI的时代可能终于到来了。目
本论文通过对甲苯磺酰化反应、三苯甲基化反应、氯化反应、乙酰化反应及脱三苯甲基化反应、脱乙酰化反应研究了糖中羟基的选择性保护及脱保护,同时还研究了糖苷化反应,对糖番的
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化技术是生物传感器得以开发和改进的重要技术基础。固定化的目的在于使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在保持固有性能的情况下处于不易散失的状态,以便同基础电极组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