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品,信息消费特别是网络信息消费也成为扩大消费领域的重要因素。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网络信息消费的重要群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的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其中,中国在校大学生上网率为84%,在高校,大学生已然成为网络信息消费的一支生力军。但是在高校网络信息消费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下,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例如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能力较弱,无法获取高质量的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形形色色、良莠不齐,大学生如果缺乏网络信息消费的鉴别能力,就不能筛选出有益信息;大学生能否将获取到的信息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知识,并加以充分吸收利用,都是值得继续关注的。因此,本文以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信息消费的理论以及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本文信息消费、网络信息消费的定义,并结合我国国内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发展现状,阐述了高校网络信息消费的概念、特点以及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对影响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主体、客体、环境三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在前文的理论基础上,以安徽大学为例,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获取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回收到的问卷,分析数据,为定量研究提供依据。通过专家访谈法和探索性调查,修改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修正、补充和完善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将其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罗列。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序。最后分析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求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消费观念,提高网络信息识别能力,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管理,引导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此外,本文还应用SPSS18.0数据处理软件,对问卷调查反馈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信度分析、因子分析,并使用Excel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权重的排序,得出相关结论,客观、真实的对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此前提下构建了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在以安徽大学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深入剖析了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