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以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给初中生带来的躯干不对称、胸廓畸形、腰背部疼痛等病理现象为导向,调查昆明市呈贡区云大附中初一、初二年级AIS发病率并设计针对性的运动疗法来改善患病学生的胸椎后凸异常及脊柱侧弯症状,提高脊柱稳定性、平衡性,以期对矫正AIS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首先对799名学生进行基本信息、身体自我描述、行为习惯三个维度方面的调查,问卷编制参考了国际脊柱侧弯协会制定的《SRS-22问卷》、国外学者制定的《背痛和身体姿势评估问卷(Back PEI)》以及国内学者制定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其次利用目测法、Adam弯腰实验、电子脊柱测量仪对云大附中初一、初二共计864名学生进行AIS的患病筛查;最后对患脊柱侧弯和胸椎后凸异常学生进行40-60分钟/次,3次/周,为期8周的矫正训练。数据用M±S、百分比表示,P<0.05代表显著性差异,P<0.01代表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问卷调查发现:两组学生得分均值表明患病学生在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床上阅读或学习花费时间、睡眠时间均要稍长于正常组学生(1.81>1.64、2.52>2.26、2.25>2.10、2.42>2.34);患病学生腰背疼痛发生率、不良坐姿平均发生率、错误弯腰拾物姿势发生率要高于正常组学生(41.9%>39.1%、65.3%>57.7%、67.7%>59.2%);患病学生父亲学历、母亲学历、自身躯干外观满意度、体育活动参与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学生(3.05<3.54##、3.05<3.51#、3.32<3.68#、16.10<21.19#)。筛查结果表明:通过目测法和Adam弯腰实验筛查,共有131名学生被列为疑似脊柱侧弯对象,经过电子脊柱测量仪精确筛查之后35名学生被诊断为AIS,发病率为4.05%。实验结果表明:自愿参与矫正实验的学生共15名(胸椎后凸异常组7名,脊柱侧弯组8名)。矫正前胸椎后凸异常组胸椎后凸角均值为49.57°,矫正后胸椎后凸角均值为42.71°,均值降低6.86°;矫正前脊柱侧弯组躯干倾斜角均值为10.38°,矫正后躯干倾斜角均值为6.75°,均值降低3.63°,经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之间均出现了极显著性差异(P<0.01)。除上述指标外,部分脊柱活动度相关指标也出现显著性变化,总体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结论:(1)患病学生在生活、学习、体育锻炼方面的习惯较差,在学生父母学历、躯干外观的评价及体育活动参与得分方面,两者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即患病学生父母学历相对较低,对自身躯干外观满意度较低,体育活动参与得分较低。(2)与同类型相关研究相比,本次调查AIS发病率相对较高。(3)通过为期8周的矫正训练,患病学生胸椎后凸异常或脊柱侧弯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脊柱稳定性、平衡性得到增强,初步表明本研究设计的矫正方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