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乳酸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调节肠道菌群防御沙门菌感染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菌是一类革兰阴性的胞内寄生菌,是引起人和动物共患细菌性传染病的重要病原,每年约有近340万人感染该病原,防御和控制沙门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沙门菌众多血清型中,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 serovar typhimurium, S.Typhimurium)是重要的致病性菌株,也是引起人类食源性感染的重要菌株,人和动物常因食入被该病原污染的水或食物造成胃肠道系统疾病。沙门菌的致病力取决于其在宿主肠道的定植能力,而肠道菌群组成与沙门菌的定植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也造成了沙门菌的多重耐药性和加重肠道菌群的紊乱。因此,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防治策略势在必行。
  乳杆菌(Lactobacillus)是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它们在人或动物肠道中长期定植,对机体产生许多有益作用,是国际上公认的食品级安全微生物。乳杆菌不仅具有维持宿主肠道稳态,还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及结构进而防御肠道致病菌感染。为提高畜牧业生产力、保障畜禽健康,开放和研究乳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可有效应用的猪源乳杆菌资源不足,因此有必要开发潜在的猪源乳杆菌菌株。
  (1)猪源乳杆菌的分离及筛选
  鉴于乳杆菌在肠道的定植能力优于乳酸球菌,为了提高乳杆菌的分离及筛选效率。本研究利用MRS和LBS培养基,对仔猪肠道内容物以及粪便样品,进行联合筛选。将初步鉴定为革兰阳性杆菌的菌株,进行细菌16srRNA序列测定。将鉴定为乳杆菌的菌株进行耐酸(pH=3)、耐胆盐(0.3%)及传代稳定性检测,以初步确定其对胃肠道生理环境的耐受能力和稳定性。并通过沙门菌体外抑菌试验初步筛选抗沙门菌效果好的优势菌株。结果分离得到包括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淀粉乳杆菌和阴道乳杆菌在内的20株乳杆菌菌株。经耐酸、耐胆盐检测2株植物乳杆菌(LP1、LP013),2株罗伊氏乳杆菌(LR005和LR50),此4株菌耐受酸和胆盐能力最强,且体外传代稳定性好。体外对沙门菌抑菌试验也初步表明,此4株菌能较好的抑制沙门菌的生长,抑菌环大小显示达到高度抑菌。
  (2)抗沙门菌猪源乳酸杆菌的筛选
  为了丰富猪源益生菌的菌种资源库,筛选出具有良好抑制沙门菌的优良益生菌菌株。本试验通过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建立肠炎模型,并对模型鼠提前一周分别灌胃植物乳杆菌LP1和LP013,罗伊氏乳杆菌LR005和LR50这4株菌,以及鼠李糖乳杆菌(LGG)作为对照,以建立肠炎干预模型。通过监测小鼠的体重和死亡率、肝和脾脏沙门菌的荷菌数、盲肠病理切片、肠黏膜SIgA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的内毒素水平比较筛选抗Salmonellatyphimurium效果好的乳杆菌菌株。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P1可以明显缓解沙门菌造成的小鼠体重丢失、且存活率可达100%,效果优于LGG和其他乳杆菌菌株处理组;且盲肠病理损伤明显减轻,LP1能有效抵御沙门菌向肠道侵袭、缓解肠道损伤;器官荷菌数检测也表明植物乳杆菌LP1能抑制S.Typhimurium向脾脏、肝脏侵袭;肠道粘膜中的SIgA结果也显示,植物乳杆菌1(LP1)能很好的刺激肠黏膜中的SIgA的分泌,有助于抵御沙门菌的侵袭。上述结果均优于LP013、LR005和LR50。病理检测及肠黏膜SIgA的分泌检测,显示LGG干预效果与植物乳杆菌LP1相接近。此外,LP1组血清中内毒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说明在沙门菌侵袭时,植物乳杆菌能较好的保护肠道结构的完整性,这与肠道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相符合。综合比较几株乳杆菌对沙门菌防御效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P1抗沙门菌效果最好,LGG次之,LR50效果最差。
  (3)植物乳杆菌1(LP1)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防御沙门菌感染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明确植物乳杆菌1(LP1)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调节作用以防御沙门菌感染的机制,本试验将植物乳杆菌1(LP1)和鼠李糖乳杆菌(LGG)分别灌胃SPF级C57BL/6小鼠,再感染鼠伤寒沙门菌,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以明确乳杆菌对沙门菌引发肠炎的作用影响;利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对小鼠盲肠菌群多样性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LP1影响小鼠肠道菌群结构而防御沙门菌的作用机制。
  检测结果表明,LP1能够抑制沙门菌引发的肠炎,即抑制IL-1β、TNF-α、IL-6和IL-12P70炎性因子的表达上调,提高IL-10抑炎性因子的分泌。表明LP1能够限制沙门菌造成的炎症效应,有利于减缓炎症损伤。
  肠道菌群多样性检测显示,LP1干预后能够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即表现为显著提高拟杆菌门、梭状芽胞杆菌门的数量,有利于抑制或抵抗沙门菌的侵袭和定植;且促进肠道内SIgA产生的普雷沃氏菌群也有所增加;抑制小鼠肠道内致病菌如沙门菌属等的数量,进一步揭示植物乳杆菌LP1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进而有效抵御鼠伤寒沙门菌对肠道的侵袭与定植。
  本研究比较筛选到一株对沙门菌具有较好防御作用的猪源植物乳杆菌1(LP1),其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抵御沙门菌感染,对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附植失败引起的胚胎丢失是造成动物繁殖率低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附植成功率已成为动物繁殖和辅助繁殖技术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反刍动物孕体分泌的特异妊娠识别信号干扰素-τ(Interferon-τ,IFN-τ)通过激活JAK/STAT/ISGs通路,在抑制黄体溶解和促进胚胎附植中发挥关键作用。ISG15作为IFN-τ强烈诱导的类泛素蛋白,主要通过泛素化激活酶E1(UBE1L)、泛素化结合酶E2(UBE2E)
学位
化脓隐秘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引起猪,牛,羊的非特异性化脓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关节炎,肺炎,子宫炎,急性化脓性乳房炎,肝脓肿等。该菌也可引起其他动物的感染,包括野牛、羚羊、猫、火鸡、鹦鹉、驯鹿等。目前,化脓隐秘杆菌对养殖业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随着我国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逐年增多,且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为此,针对化脓隐秘杆菌,筛选兽医专用的新型抗菌药物迫在眉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临床上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常导致母畜妊娠中断、屡配不孕,严重时可致使奶牛繁殖能力丧失,从而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是由于奶牛产后生殖道扩张,病原微生物持续侵入感染发病,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对于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抗生素,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药品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安全性更高的微生态制剂成为可替代抗生素治疗奶牛子宫内
学位
鱼类细菌性疾病可导致多种水生动物发病死亡,造成水体环境的污染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A. veronii)能引发鱼类细菌性肠炎等流行性肠道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该病原菌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或食品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抗生素或弱毒苗可通过抑制病原菌或诱导动物抗体产生限制致病菌的传播。但由于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弱毒苗潜在的毒力风险,此
学位
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关系,黏膜免疫学的发展揭示了肠道菌群在促进宿主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中的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通常认为其分化、发育过程发生在骨髓或法氏囊中。随着肠道微生物在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关于肠道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是否影响B细胞发育与成熟及其相关机制尚需要进一步阐明。研究证明兔阑尾及绵羊回肠派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 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引起多种食肉动物共患高度接触性传染病。CDV感染宿主范围由最初的犬科逐渐扩展到猫科、鼬科、猴科和西貒科等,其宿主范围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在我国山东和辽宁省等地毛皮动物(水貂、狐狸和貉)规模养殖区犬瘟热频繁爆发,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CDV流行毒株特点,我
学位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和禽肉瘤病病毒(Avian Sarcoma Virus, ASV)引起的禽类肿瘤性传染病的统称。在禽白血病A、B、C、D、E和J等10个亚群中,J亚群对商品鸡的致病性和感染性最强,主要引起禽骨髓瘤白血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禽白血病至今尚无有效的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当前禽白
学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是冠状病毒科属成员,可以使猪群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很高,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就目前而言,对于PEDV致病机制的研究并不全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近年来人们发现一种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可能对于病毒感染宿主十分重要。它是通过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产生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广
沙门菌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最常见的细菌病之一,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沙门菌病的防控无疑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抗生素对沙门菌病进行治疗和预防,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沙门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给沙门菌病的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寻找安全、高效、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菌制剂代替传统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沙门菌病变得迫在眉睫。MDAP-2是本实
学位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抗生素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药物残留和养殖成本增加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益生菌具有改善动物体内环境、减少药物残留、调节胃肠道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等特点,已成为许多国家抗生素的新替代品。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L.reuteri)是专性异型发酵乳酸杆菌,主要定殖在人和动物肠道中,具有抑制病原菌、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肠道菌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