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cRNA ISG15-AS介导的ISGylation在山羊胚胎附植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913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植失败引起的胚胎丢失是造成动物繁殖率低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附植成功率已成为动物繁殖和辅助繁殖技术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反刍动物孕体分泌的特异妊娠识别信号干扰素-τ(Interferon-τ,IFN-τ)通过激活JAK/STAT/ISGs通路,在抑制黄体溶解和促进胚胎附植中发挥关键作用。ISG15作为IFN-τ强烈诱导的类泛素蛋白,主要通过泛素化激活酶E1(UBE1L)、泛素化结合酶E2(UBE2E)和泛素化连接酶E3(HERC5)介导的ISGylation修饰系统发挥功能,但ISGylation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和胚胎附植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与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年来,lncRNA在生殖领域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引起广泛关注。前期工作中,我们采用Illumina深度测序技术获得了山羊子宫内膜容受状态下腔上皮细胞受IFN-τ调节的差异表达lncRNAs,发现一个位于ISG15反义链的lncRNA(命名为ISG15-AS),推测其在山羊胚胎附植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收集山羊早期妊娠子宫,利用IHC和qRT-PCR技术检测ISGylation系统中关键蛋白的定位与表达,并分析IFN-τ对ISGylation系统的调节作用;利用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gEECs),通过构建ISG15过表达载体研究ISGylation对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通过蛋白免疫沉淀(IP)和质谱分析,筛选ISGylation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键靶蛋白;并利用RNAscope、FISH、ASO干扰等技术研究ISG15-AS在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对ISGylation系统的调控作用。得到主要结果如下:
  1.ISGylation系统中关键蛋白ISG15、UBE1L、UBE2E2主要表达于山羊早期妊娠子宫内膜的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中;在早期妊娠5~18d子宫组织中,ISGyaltion系统及其靶蛋白USP18表达水平显著上升;20ng/mLIFN-τ处理gEECs可以显著诱导ISGyaltion系统和USP18mRNA高表达。
  2.过表达ISG15可以显著上调gEECs中VEGF和OAS2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OPN、B2M、IGFBP1、GRP以及PTGS2mRNA表达水平,但对E-cadherin、ITGB3和PTGS1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
  3.IP/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IFN-τ处理gEECs后共筛选获得ISGylation修饰靶蛋白262个,其中差异表达靶蛋白41个,主要与细胞间缝隙连接、凋亡和吞噬体形成相关。
  4.ISG15-AS主要表达于山羊早期妊娠5~18d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以及浅层基质细胞中,且其表达水平随妊娠天数显著增加;IFN-τ可以显著上调gEECs中ISG15-AS表达水平,且与ISG15表达呈正相关;转染ISG15-ASASO显著诱导gEECs中ISG15、UBE1L、HERC5和USP18mRNA水平高表达。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IFN-τ通过激活ISGylation系统调控山羊早期胚胎附植过程;而ISG15-AS可以通过抑制ISG15表达进而调节ISGylation系统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
其他文献
腹泻型大肠杆菌是一类能够广泛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的常见病原之一。F17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能够引起初生羔羊大规模的腹泻,致死率高。防御素是先天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不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是一种新型的抗微生物制剂。之前的研究发现,在绵羊体内具有绵羊β防御素1(SBD1)和绵羊β防御素2(SBD2)两种β防御素;SBD2对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且
学位
脂肪含量是肉鸭重要的经济性状,肌内脂肪含量与肉的嫩度、口感和多汁性密切相关,而皮下脂肪的过度沉积不仅会影响饲料的转化效率,还会降低胴体的经济价值。为此,本研究利用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肌内、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全转录组测序,以确定与肉鸭脂肪定向沉积有关的关键基因和lncRNAs,并对筛选的一个lncRNA展开了功能验证,以期提高肉鸭肌内脂肪含量,降低皮下脂肪含量,为培育优质肉鸭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试
学位
我国云南、广西一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红色原鸡主要栖息地之一。凭借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早在三千年前就对红色原鸡进行驯养和培育,衍生出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地方鸡品种。越南与我国毗邻,地处优越,气候适宜,动物遗传资源非常丰富,也同样拥有很多的地方鸡品种。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通过探究中-越地理位置临近的部分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各个群体之间的遗传结构,为中-越地方鸡品种的保种和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位
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鉴定其抗性功能基因及重要调控元件并解析相关分子作用机制,是从宿主(猪)角度制定新型防控策略的前提和迫切需求。课题组前期对PEDV感染仔猪和正常仔猪的空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发现KLF4可能为调控PEDV感染的关键调节因子,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清晰。本研究选
学位
磺胺类耐药基因(sul)严重影响到了磺胺类抗菌药的使用,sul3基因是其中发现较晚、研究较少的该类耐药基因,相关研究多数集中于阳性率的检测,关于阳性菌的研究较少。为探究南宁地区携带sul3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致病性及接合子特性,填补南宁地区sul3阳性大肠杆菌的研究空白,同时为大肠杆菌的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鉴定培养基、分子检测、MLST分型、进化树构建、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等试验方法探究了su
学位
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环境温度经常超过30℃,家禽易遭受热应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蛋鸡在产蛋期(约300天)受到热应激损失更大。尽管已证实热应激影响蛋鸡产蛋率,但热应激影响蛋鸡卵泡发育影响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卵泡发育缓慢甚至闭锁,可能与引起细胞凋亡的通路相关,而激活FasL/Fas和TNF-α信号通路均可引起各种组织的细胞凋亡;但蛋鸡遭受热应激时,是否会通过激活这两个系统诱导卵泡细胞凋亡从而降低产蛋率
学位
家畜流产给牲畜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流产的原因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与家畜流产有关的重要传染性疾病包括新孢子虫病、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沙门氏菌病等;非传染性因素包括应激、授精或遗传因素等。本文主要对中蒙边境牧区与流产有关的家畜传染性疾病-新孢子虫病与布鲁氏菌病展开调查研究。新孢子虫病(Neosporosis )与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分别是由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
学位
早期断奶是集约化肉羊养殖中常用的技术,早期断奶容易导致羔羊应激大,发病率增加,不利于羔羊生长发育。目前,益生菌发展迅速,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中。本研究针对早期断奶羔羊消化道发育问题通过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制剂来评价其对胃肠道发育的效果,为羔羊早期断奶提供理论依据。选择45只体重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健康初生公羔,随机分为:45天早期断奶组(EW45)、45天早期断奶+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制剂组(EW45+
学位
胚胎植入是妊娠成功的关键步骤,也是进行生殖调控的理想环节。尽管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妊娠率依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导致胚胎着床失败,因此如何提高妊娠成功率已成为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子宫内膜的容受能力和胚胎与母体的相互作用是成功植入的决定因素。除了类固醇激素起主导地位外,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存在特异基因簇的表达以及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