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外来生物入侵、海岸工程建设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红树林湿地面积缩减和湿地功能丧失,生物多样性面临重大威胁。本文以南流江河口红树林潮沟为研究对象,运用无度量多维排序分析(NMD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对鱼类物种组成及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并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探讨鱼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地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滨海湿地以及近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南流江河口红树林潮沟共采集鱼类17680尾,24724.73 g,经鉴定隶属硬骨鱼纲的12目23科37属45种。鲈形目鱼类物种数最多,共计11科22属21种,虾虎鱼科鱼类物种数最多,共有16种。优势物种有6种,即鲻(Mugil cephalus)、尾纹双边鱼(Ambassis urotaenia)、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和斑尾刺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研究还发现外来物种有4种:食蚊鱼(G.affinis)、茉莉花鳉(Poecilia latipinna)、齐氏罗非鱼(C.zillii)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2)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差异显著(P=0.001)。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物种数、个体数、生物量和6种优势物种的个体数和生物量在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鱼类群落结构在大小潮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物种数和生物量在大小潮间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数在大小潮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4)。中华乌塘鳢(P=0.666)外,其余5种鱼类优势物种的个体数在大小潮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生物量上,4种鱼类(尾纹双边鱼、鲻、食蚊鱼、齐氏罗非鱼)在大小潮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乌塘鳢和斑尾刺虾虎鱼在大小潮间无显著差异(P>0.05)。(4)鱼类群落结构在空间上(样点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鱼类物种数和生物量在样点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个体数在样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个体数上,3种优势物种(鲻、食蚊鱼、齐氏罗非鱼)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尾纹双边鱼、中华乌塘鳢和斑尾刺虾虎鱼不存在空间差异(P>0.05)。在生物量上,食蚊鱼和齐氏罗非鱼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尾纹双边鱼、鲻和中华乌塘鳢和斑尾刺虾虎鱼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P>0.05)。(5)鱼类响应于环境因子,水温、总氮、盐度、潮差、浊度、潮沟宽度和p H对鱼类群落结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鱼类物种多样性受水温和潮沟宽度影响,优势物种丰度主要受水温、p H、潮差、总有机碳、潮沟宽度、浊度、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