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体细胞BMMSCs/HSC/MEF能否在早期胚的环境影响下去分化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多能干细胞,为诱导体细胞为多能干细胞提供实验基础和新思路。方法1.原代分离和培养携带报告基因EGFP的SCE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s)、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并鉴定获得稳定传代的细胞系;2.MEF、BMMSCs经5-氮杂胞苷去甲基化后按ESC培养方案培养,备用;3.通过显微注射将携带报告基因EGFP的MEF、BMMSCs、HSCs直接注射或者去甲基化24h后的MEF和BMMSCs注入到野生型ICR小鼠的8-cell(8~10个)、囊胚(10~15个),转至KSOM培养液滴中体外培养48h后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囊胚率、MEF/BMMSCs/HSC嵌合体囊胚率和MEF/BMMSCs/HSC纯合子囊胚率;4.部分显微注射后的8-细胞胚在KSOM液滴中体外培养24h,囊胚培养2h后移植至假孕2.5d的野生型ICR雌鼠的子宫内。结果1.获得了SCE-MEF细胞系,去甲基化处理后的SCE MEF分化细胞系;2.获得了SCE-BMMSCs细胞系,体外定向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别进行vonkossa和油红O染色鉴定,分子标志物分析CD34阴性、OCT4和NANOG阳性;3.利用Mebiol Gel 3D培养法分离获得SCE-HSC细胞系,分子标志物CD34、ABCG2、CD133均表达阳性,体外可诱导为粒系和红系的分化细胞;4.分别将SCE MEF/BMMSCs/HSC直接注射或者去甲基化后注射到8-cell胚和囊胚中,均可存活,但未见到增殖和对胚的嵌合,移植小鼠未嵌合。结论1.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成纤维细胞、去甲基化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注射到小鼠8-cell胚和囊胚中均可存活,但未见到增殖和对胚的嵌合,初步表明这些细胞难于受到早期胚的影响发生分化状态的变化。2.首次发现,去甲基化后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在胚胎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可以原代转分化为粘附紧密的上皮样细胞克隆,且可传代。克隆表达多种胚胎干细胞的特征分子标记(OCT4、NANOG、SSEA-1)。表明去甲基化处理联合胚胎干细胞化培养,可促使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胚胎干细胞方向转化。这为改良i PSC技术,建立非基因转染方法制备i PSC提供了有益的新思路。3.首次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温敏式水凝胶3D培养分离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新技术,可以简便、快速、高效地分离造血干细胞。为小鼠造血干细胞研究和进一步研发用于血液病再生医学的人类造血干细胞分离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