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多见于早产儿,但近年来临床上有些足月新生儿也表现为RDS,足月RDS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足月RDS具有病情重、进展快、辅助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等特点,引起儿科及围产医学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早产儿发生RDS主要与肺脏发育不成熟所致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pulmonary surfactant)缺乏有关,通常足月儿RDS不会因为肺脏发育不成熟而引起PS缺乏,足月儿发生RDS与多种因素导致的PS继发性减少、生成障碍有关。发病的高危因素不同,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也不完全相同,但目前大样本系统的研究报道尚不完善。不同的高危因素所导致的足月儿RDS病情轻重不一,其关联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发病的高危因素,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预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符合足月RDS诊断标准的病例26例(足月儿组)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合并RDS的早产儿26例(早产儿组)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总结。结果:临床特点:①足月儿组发病多在生后12小时后发病,平均发病时间为娩出后14±2.23小时;早产儿组多在生后几小时内发病,平均发病时间为娩出后3.2±1.47小时。②足月儿组辅助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平均98.7±27.32小时;早产儿组平均辅助机械通气时间为68.49±24.85小时;③足月儿组住院时间较长,平均住院时间17.38±4.95天;早产儿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08±2.91天;④两组X线胸片无明显差异,均可见双肺透光度减低、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重症可见白肺样改变;⑤根据胸片程度进行分级,分级越重,应用PS的比例越高;⑥足月儿组用PS后疗效欠佳,早产儿组用PS后疗效好;⑦足月儿组合并肺动脉高压12例(46.2%)、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38.5%)、动脉导管未闭7例(26.9%)、颅内出血3例(11.5%)、胎粪吸入性肺炎2例(7.7%)、心肌损害5例(19.2%),并发肺出血1例(3.8%)、肺气漏8例(30.8%)、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3.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3.8%);⑧足月儿组死亡1例(3.8%),早产儿组全部痊愈。足月儿组可能的高危因素:26例患儿中剖宫产25例(96.2%,OR21.429),其中选择性剖宫产22例(84.6%);男性18例(69.2%,OR1.65);出生时窒息或者围生期窒息史的16例(61.5%,OR8.8);吸入史的4例(15.4%,OR4.545);母亲妊娠期糖尿病2例(7.7%,0R2.083);胎膜早破3例(11.5%,OR1.565)。结论:①足月RDS发病时间相对较晚,辅助机械通气时间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高。②剖宫产尤其是选择性剖宫产、男性、窒息、吸入是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母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可能是足月RDS的高危因素。③足月RDS应用PS后治疗效果不如早产儿RDS治疗效果明显,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合适的辅助机械通气。④足月RD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加强产前监护,规范复苏流程。严格按照剖宫产指征,尤其应控制无手术指征的非医学性剖宫产;若有手术指征,选择胎龄>39周后再行剖宫产;改变剖宫产模式,宫缩发作后再行剖宫产。减少围生期、产时、产后窒息的发生可降低足月RDS的发病率。⑤多数足月RDS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