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多地区性病门诊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_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毒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据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全球每年新发梅毒患者1060万例。梅毒对人类的危害和致病性一直备受关注,其病原体T.pallidum (Treponema pallidum,梅毒螺旋体)可侵犯皮肤黏膜、心血管、神经、骨骼等造成多系统损害;梅毒能促进HIV的感染和传播,加速艾滋病的病程;感染梅毒的妊娠期妇女可发生流产、死胎、早产,以及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先天梅毒儿等。我国于1964年基本消灭了梅毒,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由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卖淫嫖娼等社会现象的出现,各种性病特别是梅毒又死灰复燃并迅速蔓延。据全国性病疫情监测系统统计,我国梅毒发病率自2003年至今呈显著增长趋势,2011年的梅毒报告发病率高达32.04/10万,比2010年增长10.89%,梅毒发病人数居全国乙类传染病第三位。开展梅毒发病、流行和预防控制相关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性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内容。T. pallidum无法在体外成功培养为梅毒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20世纪90年代,Nichols株基因组全部碱基对的成功破解使得从基因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梅毒成为可能。分子流行病学是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是研究传染性疾病流行特征的有力工具。其应用先进的技术测量人群中特异性分子生物学标志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流行病学的现场研究方法探讨疾病的流行特征。基因分型系统是开展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能从微观层面区分不同的菌株,从而有助于探讨传播的网络关系、追溯传染源、区分复发和再感染,同时可以研究基因型别与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还有助于更好的研究梅毒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流行特点。1998年,美国CDC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基于arp和tprⅡ亚家族的双基因分型系统。2010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梅毒研究团队又在此基础上引入tp0548基因,进一步提高了分型的区分度。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对基因突变的检测监测T. pallidum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耐药的状况。由于阿奇霉素具有单剂量口服治疗梅毒且不会导致青霉素所致的过敏反应,现场防治和性伴治疗时方便快捷、依从性好等特点,同时在部分国家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其疗效和青霉素相当,因此单剂量阿奇霉素在梅毒治疗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近年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有临床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梅毒失败(耐药)的报道,并且这种耐药性正在一定的性网络中传播,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有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耐阿奇霉素菌株的23SrRNA基因第2058位点的碱基发生A至G的点突变。在特定的时间、区域和人群中用该分子生物学标志监测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不仅可以了解阿奇霉素耐药的状况,而且有助于指导区域特异性的梅毒治疗,特别是梅毒防控的现场治疗。目前,我国湖南、广州、江门和上海有关于双基因定位分型的研究报道;同时上海有关于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监测的报道,但均是小范围研究且样本量小。我国是世界上梅毒疫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尚未有多地区较大规模的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尚不了解T. pallidum基因型别的分布特点、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的总体流行情况以及对防治实践的影响。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世界范围内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本部分在5个数据库中全面检索自1998年10月17日首次报道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以来截至2010年12月31日所有已发表的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共16篇,并给予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早期梅毒的皮损标本,如硬下疳、扁平湿疣、湿丘疹或粘膜斑,最适合用于分子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耳垂刮出血有望成为研究无明显皮损的梅毒病例的首选标本类型,但尚需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世界范围内T. pallidum的基因型别存在高度的多样性,其中14d、14f、14a、13d和15d最为流行。基因型别和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以及神经梅毒之间联系的相关资料比较有限。第二部分,梅毒的分子诊断、基因分型和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检测的实验室方法学建立:本部分在第一部分系统比较国外各个研究的实验室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性病控制中心ST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性传播疾病)参比实验室的科研条件,建立基于polA基因的梅毒分子诊断的实验室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arp、tprⅡ和tp0548基因的分型系统,以及基于23SrRNA基因的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的检测方法。第三部分,我国多地区STD门诊早期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本部分将第二部分建立的实验室方法初步用于我国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2008至2011年间,我们在我国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地区的8个STD门诊共招募391例早期梅毒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每人完成一份结构式问卷调查表,并采集一份皮损标本。其中211例标本能进行三基因完全分型和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的检测。总计发现27种基因型别,其中14d/f占39.8%,具有绝对的流行优势。三大地区基因型别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8.1,p=0.021)。91.9%的临床菌株发生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并且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药史密切相关(χ2=37.5,p<0.00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肺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表皮生长因子受
随着计算机工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FD)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模拟复杂地形下的气体泄漏扩散。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设计并组装实验装置模型,以二氧化碳气体作为泄漏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800万辆,蝉联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市场一片大好。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虽然对全球汽车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也进一步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赫曼赫兹伯格在荷兰乃至世界的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是继凡艾克之后荷兰结构主义建筑学派的重要人物,其代表作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一生中涉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日益隐蔽,仅仅使用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金融形势,这要求我们必须在风险管理上不断创新,寻求新的风险
庞德英译《论语》冲破了原文语言的束缚,进行创造性的改写,从而造成了对原文的误译。从“学而时习之”的对比翻译探讨庞德误译《论语》的体现;从改写理论的视角分析误译的原
目的: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及转移是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也是肿瘤研究的重点和肿瘤治疗的关键靶点。本课题分别以胰腺癌和黑色素瘤细胞为模型,研究抑制肿瘤细胞过度增
目的探讨单腔插管单孔法在胸腔镜治疗手汗症开展T4交感神经离断术中治疗效果。方法 67例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照,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A组(37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采用单腔
沙门氏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主要通过污染的动物性食品(主要有肉类、家禽、蛋类和牛奶)传播。致病性沙门菌主要引起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中毒、胃肠炎、伤寒和败
秸秆还田是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农作物处理方式之一,在当今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秸秆还田及其降解过程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逐渐成为各研究的热点。影响秸秆降解和土壤碳循环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