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76)的关系哲学,阐明布伯语言观的基本精神。尤其追问他的关系哲学与其语言观的内在关联,不同的语言态度对存在的彰现方式及其伦理向度。与此同时,在关系哲学视阈下,语言本身所呈现的不同样态;在对话的语言中,布伯如何可能突破一般的语言结构;布伯在运用语言时的诗性特征与其语言观的深层关系;在与“永恒之你”做神性背景的对话中,语言由此而赋有的对话力度;以及布伯哲学从关系、语言切入哲学根本问题的探讨,是如何摆脱唯我论以及对意识进行分析的哲学路向并由此而具有的一般意义等;第一章对布伯的关系哲学进行梳理,指明布伯关系本体的一般面貌。在此,特别依托于布伯的《我与你》一书,原因在于它是布伯关系哲学的首次完整呈现,其基本内容也将按本书的结构进行展开。第二章结构较小,主要目的在于阐明从对关系本体的论述过渡到对语言的论述,“对话”是一个基点,它既是布伯关系本体同语言的桥梁,又是布伯语言观的突出特征。通过对关系本体的介绍,我们将会看到,关系之所以生动活泼,是在于对话的持续涌流,但无论是关系本身还是对话本身,语言都是其存在的必然因素,语言既是关系和对话的可能性前提,又是关系和对话的基本要求。因此语言具有优先性。第三章是语言问题的展开,它将涉及到语言与伦理、语言与时间、言说与倾听、人言的地位、诗性语言与隐喻、以及在此的语言与宗教语言的差异等一系列关系,我们既会看到布伯语言观的人本主义倾向,又会看到它在关系哲学中的独特异趣。尽管是在关系哲学的视阈下言说布伯的语言观,但它所具有的一般意义却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第四章将阐明布伯的语言观在西方人本主义语言观内的可能性地位,以及关系哲学、对话语言对唯我论、意识哲学的疏离。结语中,出于布伯哲学在语言上较早地与存在问题发生的牵连,追问布伯哲学何以没有产生形如海德格尔哲学式的影响,以及在多大限度内,对存在问题的重提必然伴随对语言问题的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