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项针、体针、舌针并用结合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旨在丰富假性延髓麻痹的治疗方法,探索项针、体针、舌针三针结合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在该病治疗中的疗效,指导临床。 方法:本研究共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住院患者10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符合假性延髓麻痹诊断,发病均在1周之内。其中男73例,女27例,年龄最小者44岁,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58.5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①针刺:项针取风池、风府、哑门、翳风、完骨、天柱、治呛、廉泉。操作方法:局部消毒后,风池穴针向喉结方向震颤徐入2.5~3.0寸,施小幅度高频捻转补法,施手法一分钟,使咽喉麻胀为宜;翳风、完骨操作同风池;其他穴行常规操作。体针依据辨证分型取穴:肝阳暴亢型取太冲、足临泣;气虚血瘀型取足三里、关元;阴虚风动型取太溪、三阴交。操作方法:依照辨证分型补虚泻实。舌针取心穴(位于舌尖部)、脾穴(沿舌面前后正中线向后1寸,旁开0.4寸)、肾穴(沿舌面前后正中线向后1.6寸,旁开0.4寸)、聚泉(舌面中央)、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嘱张口,病人自然伸舌于口外,不能配合者,用纱布夹住将其拉出口外,取2~3寸毫针,常规消毒舌面各穴进针1~2分,不留针,金津、玉液可充分消毒后采取快速点刺进针放血。每日1次,每6天为1疗程,间隔1天再进行下1疗程,连续3疗程。②吞咽训练:分为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感觉刺激,即采用冰棉签棒刺激咽后壁、腭弓及按压舌根部作寒冷刺激,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咳嗽训练,强化咳嗽功能。摄食训练:选择密度均一、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的半流质或糊状食物,如菜泥、蛋羹、豆腐脑等,这些食物易于在口中控制。使患者坐直,稍向前倾20度,颈部稍向前弯曲,使舌骨舌肌张力增高,使食物容易进入食道。 对照组接受吞咽训练,但不行针灸治疗。 两组均同时应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 评测标准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让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Ⅰ级:5秒内能将30毫升温开水顺利地一次咽下;Ⅱ级:5秒以上分两次不呛地将30毫升温开水咽下;Ⅲ级:5秒以上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Ⅳ级:5秒以上分成两次以上咽下,也有呛咳;Ⅴ级:屡次呛咳,全量咽下困难。疗效评定标准:①基本治愈:吞咽障碍症状消失,饮水试验Ⅰ级,构音良好,无并发症,营养状况好;②显效: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饮水试验提高1~2级,构音良好,营养状况良好;③有效: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饮水试验提高1级,发音低缓;④无效:吞咽障碍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语音低哑或不能,饮水试验无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同一医师进行评定。 生化指标测定 测定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O)。于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离心10min分离血浆,置-20°冰箱保存。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按试剂盒说明操作,内皮素试剂盒放免药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所提供;一氧化氮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一氧化氮试剂盒由南京聚力公司提供,治疗前、治疗21天后分别测内皮素-1水平、一氧化氮一次。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治疗吞咽障碍疗效对比采用秩和检验,同一指标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差异水平以0.05为标准。 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两组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治疗前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对比,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对比,p<0.05,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6%,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吞咽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 两组疗前疗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显著降低、一氧化氮(NO)显著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疗效肯定,与单纯吞咽训练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生化指标测定证实,该方法可降低血浆内皮素-1(ET-1)的含量,同时升高一氧化氮(NO)的含量,从而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功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和供氧量,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这可能是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作用机制之一。传统的针灸医学与康复医学在适应症上有相同的疾病谱,两者结合,可取长补短。这种综合疗法应用于临床可显著提高中风后延髓麻痹的治疗水平,从而避免误吸,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营养补充和水电解质平衡,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应用于临床有良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