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的提高来自于课堂教学的学习和课下阅读的积累。课堂教学中对文学文本的解读对于锻炼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真正调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并不只在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上,而是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学习掌握语文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学文本进行理解和阐释。在课标中也提及让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多层次解读、创造性解读。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解读能力,必须向文学解读汲取和借鉴。所以我们应该将教学解读与文学解读进行比较,于比较中发掘不同点,于不同中发掘教学解读缺失和偏离的部分,并建构一种既借鉴文学解读的长处,又对语文教学发展、革新有利的诗性的教学解读。本研究以文学理论和文学阅读学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并结合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文学视野与教学视野下解读的对比,从理论和现实解读情况中去发现文学解读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解读两大系统的区别。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解读对比文学解读的缺失、偏离、不同中建构一种利于提高教学解读水平的解读方式。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界定文学解读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解读这两大概念;第二章是在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解读与文学解读都以追求美的获得与生命感悟为旨归的基础上揭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解读对比文学解读的缺失、偏离以及不同,从中挖掘文学解读对教学解读的意义和启示;第三章是基于比较,将两者视为动态的系统,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旨在建构一种不脱离教学的本质又借鉴并转化文学解读中有利于教学解读实施的部分,形成一种诗性的教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