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最”字的使用是很频繁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从数量的特征来看,它表示的是一种极量。对副词“最”的研究,语言学界已经有不少成果,比如:“最”的词类归属、语法特征、语义指向和蕴含,“最”字的连说,“最”与“很”、“顶”等的区别。本文并不像已有的论文那样单纯研究“最”,而是将“最”放在极量表达中加以研究。本文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极量表达,分析了“最”字句与“最”的极量表达的联系和区别,抽象出了“最”的极量表达的深层语义模式,论述了语义理解上“最”的极量表达所必须的五要素:“最”、“对象”、“对象的类属”、“范域”、“属性”。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是研究极量标“最”。这一章解释了“最”的涵义,确定了“最”的词性。主要从“最”的语义指向、“最”字连说、“最”的主观性三个方面来论述“最”对极量表达的影响。在缺乏语境的情况下,含有二元、三元谓词的“最”字句的中“最”的语义指向是不确定的。本章不仅谈了“最”字连说的语法功能,还对它进行了语义分析,并认为“最”并不等于“最最”。第二章研究了“对象及其类属”。“对象及其类属”作为极量表达式的组成部分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获得相应的重视。这一章,我们首先从“对象的确定”、“对象的词性”、“对象的数量”、“‘对象’与‘最’的相对位置”等角度给“对象”分了类,并对各种类别进行详细的描述。然后,通过“单独性对象”与“集合性对象”;“对象位置在最之前”与“对象位置在最之后”两种分类来分析“对象”对极量表达的影响。这一章的第二部分主要是描述了“对象的类属”。并从出现与否的角度谈了它对极量表达的影响。第三章研究了“范域”。就刘宁生等人看,“范域”是“一个特定的范围”,但是这个“特定的范围”具体是什么,有那些特点,以什么样的内容表现出来,对极量表达有何影响,他们并没有加以讨论到。本章首先以范域是否具体出现在极量表达所在的句子中为标准,把范域分为显性范域和隐性范域。然后讨论了显性范域的内容,也就是类别。本章通过例句的比较分析了显性范域的功能:第一是确定“最”的使用成为可能,第二是确定“最”的语义指向。这两点也是“范域”对极量表达的影响。第四章研究了“属性”这个要素。它一般都紧紧跟在极量标“最”的后面,受“最”的修饰,常常与“最”形成偏正结构。它由形容词性、名词性、动词性词语或短语组成,有时它也会同某个固定短语、成语或字母词相结合。“最+属性+的”的指称作用与“最”的极量表达中“对象的类属”有密切关系。“对象”和“属性”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属性”的数量来说明。把五个要素置于一个“最”的极量表达这样一个框架中进行详细分析是一次大胆尝试。经过对语料和五个要素的仔细分析,本文发现:“范域”不仅使“最”的极量表达成为一种可能,而且对“最”的语义指向有确定作用。“范域”又可以通过蕴含来确定。通过对“最”的连说的语义分析,说明了“最”使用的主观性,证明了“最”并不等“最最”。同时对“对象”和“范域”两个要素的系统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给“对象”分类,并进行了详细描述,发现“对象”在“最”之前时,“对象的类属”常常作为一种“范域”参与人们对极量表达的理解。“对象”的数量直接影响“最”的极量表达深层语义模式。“单个对象”的极量表达所表达的“对象”一定是位居第一的,而“多个对象”的极量表达所表达的“对象”则不一定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