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麻地上村彝族密且人的树崇拜体现了该族群丰富的文化,笔者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该族群的族群认同和互动。论文主要是运用仪式和族群的理论方法,以密且人的树崇拜仪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彝族密且人的树崇拜这一民间信仰的梳理,描述密且人树崇拜信仰的祭祀仪式,深入理解仪式背后的象征,分析这个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同时也探讨这个民间信仰的发展和变迁,再以树崇拜这个切入点来探讨彝族密且人的族群认同与互动。本文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地上村彝族密且人的树崇拜体现了该族群丰富的文化,笔者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该族群的族群认同和互动。论文主要是运用仪式和族群的理论方法,以密且人的树崇拜仪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彝族密且人的树崇拜这一民间信仰的梳理,描述密且人树崇拜信仰的祭祀仪式,深入理解仪式背后的象征,分析这个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同时也探讨这个民间信仰的发展和变迁,再以树崇拜这个切入点来探讨彝族密且人的族群认同与互动。本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论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田野点概况、研究综述。此外还有本选题所涉及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概述。余下的五个部分即为本文的五个章节,第一章的内容,是笔者关于密且人这个族群的简介及其宗教信仰的梳理。第二章的内容主要是密且人的龙树崇拜,笔者对龙树崇拜做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包括了信仰传统及祭祀仪式,还有龙树崇拜的变迁。第三章是对密且人“族树”崇拜的叙述,笔者在这一部分研究分析了“族树”崇拜的缘起、祭祀仪式,以及变迁。第四章是针对之前两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笔者基于田野考察对彝族密且人树崇拜仪式进行了文化阐释,探讨了这一民间信仰对于该族群的意义。在第五章中,笔者以密且人树崇拜信仰的发展现状的田野考察为依据,以树崇拜作为切入点对密且人的族群认同与互动进行了探讨。本文基于文献搜集、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法等分析探讨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在密且人的发展进程中,密且人的树崇拜也发生着变化。发展至今,其“族树”崇拜已不复存在。虽然“族树”崇拜和“龙树”崇拜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树崇拜仍然是密且人的文化特色。树崇拜对于密且人来说意义重大,是该族群进行族群界定和认同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这个族群精神生活的具体缩影,既体现了他们的宗教观念也包含了他们基于崇拜信仰的精神寄托。在树崇拜中,他们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宗教情感,也饱含了对于族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对于族群同胞的团结友爱之情。在现在的树崇拜中,密且人基于文化自觉,找到自己对应的分工并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借此保护和传承着自己族群的民族文化传统,保存和丰富这个族群的集体记忆,增强了族群成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其他文献
对于教师来说,学会观察记录是教育行动的第一步,对观察记录的分析则是重要的第二步。通过观察记录获得有效信息,并对其加以正确、科学的分析,能为教师的教育行动指明方向,提供策略指引。目前,教师对观察记录的分析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剖析这些问题,进而生成相应的优化策略。一、问题剖析(一)观察没有目的性在面对一系列的观察资料时,教师常常会出现不知道分析什么,也不知道怎样评价的茫然状
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绿色食品的依赖度也日益增强。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消费的需要,保证人民的生活品质,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绿色农产品。文章阐述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及显著特性,提出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以供参考。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021年11月,财政部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的总体目标和“培养造就高水平会计人才队伍”的主要任务。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2021年12月,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会计人才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会计人才发展的4个
人类社会需要依靠社会规范来调节社会生活,最常见的社会规范包括了诚实规范和公平规范。现实世界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社会规范并存的情境,因此第三方做出的惩罚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复杂度。为了解决第三方在面临多个社会规范时如何决策以及其内在机制的问题,本研究将采用基于改良版的信任博弈范式。传统的信任博弈游戏中有委托人和代理人两个角色,如果委托人决定相信代理人,则投资金额翻三倍后给到代理人,之后代理人再返还利润给委托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重要内容的地位得以确立。随着劳动教育地位的提升,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了学生实际的劳动参与。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调查法探究当前小学生劳动参与总体情况及群体差异,为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具体建议。本研究采用修订的《小学
本文以西田几多郎的《场所》为中心展开讨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场所》文本入手,指出了与康德式的认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主词逻辑不同,西田认为认识是在“自己之中映出自己”,并且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谓词逻辑,也就是所谓的场所逻辑,并从与康德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之中展示了作为真正的场所的“绝对无的场所”的意义;第二个部分用以处理西田所赖以阐述“场所”的“真我”和“自己”概念,这在《场所》一文中并未被西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到,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新课标还指出,语音、词汇、语法都是语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理解和建构语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中生对词汇的掌握和了解程度(词汇深度知识),对理解和建构语篇的能力(语篇分析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二者的相关性,进而改进现行的英语
在日本刑法中,“事后受贿”被明确规定在刑法条文中,其“事后”是指丧失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后,基于任职时的职权行为收取他人财物的情形。这与我国刑法理论探讨的“事后受贿”不同,我国刑法理论界所讨论的“事后”是指公职人员的谋利行为实施完毕后收取他人财物的情形。学界对事后受贿的争鸣焦点在于这种非典型受贿能否构成受贿罪。在以“廉洁性”这一保护法益统摄下的受贿罪,对事后受贿是否成立犯罪的说理已远不如其他法益来的妥
本文以近年迅速兴起的电商系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风险类型为分析对象,以J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情况为例,提出了具备可行性和符合业务逻辑的风险控制对策。在论述中,本文充分总结前人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以及相关风险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通过量化分析,对比分析,举例分析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本人得出,影响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经营的风险类型有三种,即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外部监管风险
《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和《祥光残碑》是云南魏晋时期爨氏家族的碑刻,自清末以来,名家、学者多有题跋和临习,爨碑享誉海内外。关于二爨碑的研究集中于历史、书法、金石考证等方面。本文结合爨氏历史背景,从文字学和书法的角度来研究爨碑异体字,通过整理文献资料,补充爨碑碑文的考释;以汉字构形的基本单位—笔画和构件出发,分类整理爨碑异体字;结合《说文》和《玉篇》,对比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深入分析文字演变时期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