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由于栖息地长期受到自然及人为的干扰,使大熊猫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于之前的调查研究只是停留在单因素的角度,但是干扰形成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对这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夏季,作者对陕西省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黄柏塬和厚畛子区域这两处大熊猫分布区进行了干扰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并采用了PRA访谈与问卷的方式对保护区周边村民进行了实地调查。目的:基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大熊猫生存的特殊性,详细分析了该保护区内各种干扰因素与大熊猫生存的关系,然后分析出造成各种干扰因素的原因,确定主要干扰因素,最后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步骤与方法:大量运用了各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具体步骤如下:①首先利用频次分析法对所有野外调查的干扰因子及相关海拔进行了分析,再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判断,进而筛选出主要的干扰因子。首次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依次对其进行排序,找出综合干扰最严重的地区及海拔范围。②通过对村民进行PRA访谈及问卷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利用Logistic二项回归方法分析,得出村民在在保护区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对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态度取向,进而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③针对以上的各项分析,再结合国家制定的保护区管理对策的目标走向,用经济学上博弈论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最后对完善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结果:1.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分布区随机设置了具有代表性的样线13条,筛选出影响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干扰因子8个,其中以竹子开花、割竹、旅游为主要的干扰因子。2.从干扰因子方面考虑,针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地域差别,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干扰因子进行分析,得出黄柏塬地区主要的干扰因素是竹子开花、割竹、偷猎等。而厚畛子地区主要干扰因素是竹子开花、旅游等。3.从整体样线样方方面考虑,首次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不同样线、不同海拔进行投影寻踪横向、纵向分析,对得到的投影值进行排序,得出厚畛子地区的干扰要大于黄柏塬地区的干扰,其中厚畛子的万泉沟和龙洞沟干扰比较严重,主要是旅游和竹子开花的干扰,干扰海拔集中在1700-2400米之间。黄柏塬地区的二子开河、海塘河西沟干扰比较严重,主要是竹子开花和割竹的干扰,海拔集中在2200—2500米之间。4.从人类干扰相关因子的成因方面考虑,在了解了当地的人口和经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PRA半结构访谈和Logistic二项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和文化程度在关于保护区的知识了解程度方面是两个重要因素,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决定对保护区建设管理方面态度取向的两个重要因素。同时得出周边村民迫切解决的一些生活问题及与保护区建设所体现的具体矛盾冲突类型。5.从栖息地整体干扰现状及成因出发,利用博弈论,从纳什均衡出发,优化和提出了保护区双赢的管理策略。结论:1.竹子开花、旅游、割竹是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影响大熊猫生存最严重的3个干扰因素,而且厚畛子地区的干扰要大于黄柏塬地区的干扰。2.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态度取向方面,周边村民的文化程度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其次是性别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