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迅速被读者、批评家甚至一些作家们捧成了 "文学的时尚"。一时间,有关莫言小说与莫言家族的热议甚嚣尘上,"蔚为大观"。其实,往往在此类文学和文化极尽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更为惊人的文学真实。这个真实直指莫言小说存在的根本价值和终极意义。一些批评家总结莫言的创作精神是"天马行空"、"自由自在"。可惜的是,对于这种精神面向的分辨和剖析没有形成一定的研究风向。有关莫言小说精神向度的研究日益趋于表层和平面,甚至成为了稳固的"莫言文化"。对于莫言小说的研究,应该拂去蔽日浮云,直面精神所指。正如刘再复把莫言比喻成一条游戈于现当代文学困境中的鲸鱼。此种鲸鱼状态与莫言小说中所蕴含的"摩罗精神"应是息息尉关。何谓"摩罗精神"?就是以赛亚·柏林想象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亦是格里尔森所指出的精神价值优胜于形式价值的一种超文本倾向。此论文旨在通过聚焦莫言小说中呈现出的"极端"浪漫主义化的历史叙事、人性书写和文本内在的自由主义精神来实现对"摩罗精神"上的价值指认。与此同时,以观照浪浪主义精神在中外文学史上的交流状态为经,来探究莫言小说中"摩罗精神"的发生状态和涉乎于文本内外的艺术精髓。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及的"摩罗精神"主要发轫于17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在"五四"时期的鲁迅那里被化解为"摩罗精神"。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又幻化为"先锋"意识,即为浪漫主义精神的一种现代体例。摩罗精神之于莫言小说可谓互为表里。莫言小说透着反骨。他凌乱含混的叙事结构、凌厉狰狞的叙事语言还有魔鬼般的想象力通通指向他无所畏惧的精神叛逆和对生命意志的自由追求。这种浪漫主义的精神张力包裹了莫言小说的物质内壳,让黑暗与虚无化为实有。莫言小说渗入的怀疑精神、叛逆精神和自由精神成为直视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方法论。这也是莫言小说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关键。要知道,莫言小说从不是讲述过去,而是谈论现在,探索人性中最为隐秘的精神活动。他批判性地思考人与社会和历史的关系,颠覆了秩序和理性的常规状态。这种颠覆精神就是摩罗精神,就是孤独的浪漫主义式的反抗,也是莫言冲破层层精神藩篱和桎梏所达的生命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