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理论在企业管理评级中的应用研究——以我国机械工业企业为例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工业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从国际大环境来看,21世纪的前10年是世界机械工业发展的高速期,然而随后却经历了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重创,如今危机尚未完全度过,世界经济前景依然不甚明朗,可以说“发展”和“复苏”的交织,已成为后经济危机这一阶段世界机械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机械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利好的消息是我国机械工业多年以来的发展速度迅猛,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尤其是从2009年起,机械行业的总体规模更是超越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毋庸置疑,我国已经成为机械行业制造大国,但是大国绝不一定对等于强国。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凭借其顽强的毅力,抵御住危机的不良影响,在十年间有了飞快的发展,初步完成了从小到大的量上的积累。未来一段时期,对我国众多的机械工业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机遇期。要想做大做强,企业必须在这段机遇期内下足功夫。可以说,能否成功的把握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不仅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机械工业及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  本文正是从这样的背景出发,首先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研究成果,然后分析了协会企业管理评级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缺点及不足,提出改进原有模型的建议。接下来,通过认真研究,我们发现将平衡计分卡的理论与企业管理评级模型相结合,可以有效的解决行业协会原有企业管理评级模型中的相关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改进了原有企业管理评级模型,构建了新的企业管理评级模型——六维度模型,并再设计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我国机械工业行业中的一家企业为实例,对改进后的企业管理评级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改进后的企业管理评级模型,一方面可以帮助行业协会进一步开展企业管理的评级工作;另一方面被评的企业可以通过这个模型发现自身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努力提升自身的企业管理水平。我们希望新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机械工业行业内的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使我国真正的成为机械工业的强国。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国内外市场中,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应该组织整体绩效的有效途径,这同时也意味着绩效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怎么才能为企业量身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具有科学性的,能够促进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过去总是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公司目标的考核上,因此以目标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在企业中长期以来占据着主要地
本文介绍了网络还原精灵软件NetRG在电子阅览室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如何使用其网络对拷功能从-台计算机读取数据对多台计算机进行硬盘数据克隆.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学校是“以法治校”还是“依法治校”,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眼前的一件大事。  过去我们也讲学校法制,但更大程度上是“以法”而非“依法”。虽然国家早已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修订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可是由于我国教育的现状和学校领导层的主观因素,一些学校选择性执法,以学校规章制度为工具统筹对学校的管理,糅进一些个人的意志和创造。这些学校看似
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时代继续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通过一个超边际——一般均衡模型论证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而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发展和在竞争中取胜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DX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绩效考核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公司概况、组织架构与人员情况,概述了DX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的现状。结合员工绩效考核问卷调查反馈,较为详细
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物理学在研究过程中衍生出很多高新技术产业,推
现在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被人普遍的运用在每一个范围当中,它有效的提升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让人们劳动的条件得到了改善,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关键规范之一.在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既是一项服务工作,也是社会性的教育实践活动,还是一种动态多层次的体验过程.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有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备,通
学位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Barro和Sala-i-Martin建立的人口迁移模型为基础,分析中国及其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省际间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4-2015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