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研究——以美国电影The Life of Pie的汉译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是人类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交流方式和载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文化方面,而电影作品在文化交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中国每年从国外引进大量的影片,同时,中国自己的电影也越来越受到国外观众的喜爱和关注。因此,电影字幕翻译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电影字幕的翻译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市面上很多字幕的翻译质量差,这严重影响观众对电影的欣赏,甚至会使观众对外国文化产生误解。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字幕翻译。  接受美学是一种文学理论,它之所以受到翻译的关注是因为它揭示文学翻译的审美本质和最终目的。以往的翻译理论多是将其研究重心放在译者与文本之上。而接受美学将其研究重心从文本转移到读者上来,因为该理论认为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作品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时本文只有在被读者接受才之后能叫做作品。接受美学注重对读者的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创作出的文本能够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与读者的期待视野达成融合。  本论文首先,对电影字幕及其翻译研究进行了概述。其次,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是一个不断融合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译者与原作的融合和译者与观众之间的融合,最后译者作为桥梁达成原作与观众之间的融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是读者,然后才是译者。译者先要接受原文所传达出的意义,而这种接受并不是被动的,也不是译者任意的发挥,它是译者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原作者展开对话心理上相互靠近,达成视野融合的过程。与此同时,译者必还须要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尽可能使译文与读者的期待视野达成融合。在这两次的融合有许多影响译者的接受的因素,如原作的特点,译者自身的前知识结构及读者的需求。文章分别对此进行了讨论。接着,在读者这一方面进行研究时,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笔者对一百位观众对电影字幕的接受和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出这些观众的特征和真正需求。最后,笔者结合实例分析了译者为达到观众的审美需求而采用的合理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同时对个别不太满意的实例,进行了尝试性改进。  笔者认为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译者不仅可以忠实的传达文本的意义,而且使译文具有影视作品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此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让观众能够充分地享受外语影片中的异国风情。此外,笔者希望研究者们可以从其它角度继续研究英语电影字幕的汉译并加强汉语字幕英译的研究。
其他文献
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西方女性主义的先驱者,被誉为二十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女作家。写于1931年的《海浪》被认为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如果
南充炼油化工总厂外排污水达到国家综合排放一级标准中国科学院生物所针对工厂实际研制的复合优势菌种解决了南充炼油化工总厂多年的环保难题。目前投资1500万元对工厂污水处
期刊
英语电影在多种二语课程尤其是听力课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研究影响英语电影听力理解的因素有相当重要的教学价值和实用意义。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探讨英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对于翻译的文化研究中勒弗菲尔的操控理论,目前,中国和西方学者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索。大部分研究都是关于三要素中的意识形态,而另一个重要因素—诗学,则没受到足够的重视。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国外第二语言研究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学习策略培训方面的研究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留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
一、关于《宋代帝后像》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皇帝的相貌比较感兴趣,所以“帝王之相”的观念也深入人心,但是中国历代画史上关于画家绘制帝后像[1]的记载一般较为简略。在唐代
日本从没有文字到借用中国的汉字来表记,之后又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可以说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是关于文字的争论一直持续着,很多人都主张日本的文字应寻找新的出路,其中不乏
广告,就是广而告之。近年来,人们纷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广告翻译,都曾对广告翻译进行过深入的剖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难发现,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角度
在文学和翻译研究界,风格,尤其是文学风格,一直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话题。有关这个话题的探讨和争论主要集中在四个问题上:文学风格是什么,它在特定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