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骨关节炎是一种进行性的关节软骨丢失,并伴随关节软骨的修复和重塑形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本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本病的很多治疗手段对老人都存在各种毒副作用。作为传统热疗手段之一的灸热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好转率,且毒副作用少,舒适易行,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但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难以国外推广。为了进一步研究艾灸对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明确其是否能降低IL-1,抑制细胞过度凋亡,并在治疗方法的选取上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本次研究采用远红外线作为艾灸治疗的对照组,同单纯造模组一道,进行比较和探讨。 方法:选用健康长耳兔20只,采用左后肢膝关节90度屈曲位管型石膏固定6周造模。处死2只确定造模成功后,剩下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雌雄各3只,A组为单纯造模组,B组为艾灸组,C组为远红外线组,A组进行对照观察,B组行艾灸治疗,C组采用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均治疗1月。观察数据包括各个时期关节活动度、膝围及大腿周径和关节液IL-1β含量,处死动物后观察关节粘连情况、软骨表面墨汁着色情况、c.colombo评分和软骨细胞的TUNEL法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等。 结果:造模前后相比,除了粘连情况和膝围变化不大外,其余各组观察项目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1.三个组在大腿周径上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是艾灸组和远红外线组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值分别为0.003和0.005),有统计学差异;2.在增加关节活动度上,治疗前后比较,艾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0),远红外线组和造模组只在均数上有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