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我国成为贸易大国的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针对我国启动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及实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数量急剧上升,这些制度性的摩擦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当前,虽然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增速明显,但较为落后的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方式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国际贸易环境剧烈变化,制度趋同对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日益重要,推动经济贸易区域合作成为各个国家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以制度距离为切入点,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研究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贸易理论越来越难以解释国际贸易新现象。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不仅依赖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更离不开新新国际贸易理论与基于利益调适和博弈的制度经济学理论。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系统分析,本文研究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研究成果才更加可信。本文将广义的社会制度细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政治制度距离、经济制度距离、法律制度距离和文化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使研究视角更加客观全面。国际贸易涉及到生产、流通和销售三个环节,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重点作用于国际贸易的生产环节,交易成本是流通环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消费偏好是影响销售环节的关键因素,通过以上四个路径,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传导到贸易规模、结构、比较优势和贸易利得等各个方面。一直以来,学者集中关注制度距离导致的交易费用上升、贸易摩擦等问题,主要研究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约束机制,对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激励和协调机制缺乏系统分析,本文从三个视角全面分析了制度距离影响国际贸易的机制,肯定了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激励作用,强调了制度摩擦倒逼形成的制度趋同对国际贸易的重要协调作用。利益最大化是经济参与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制度距离影响国际贸易的根本动力,但是现实社会中利益最大化是很难实现的,“帕累托次优”是更加常见的情况。为尽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利益最大化,利益调适和博弈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制度距离影响国际贸易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力。基于前文分析的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存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本文运用样本国家1996-2012年的面板数据,使用面板门限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治制度距离和法律制度距离与国际贸易呈“U”型关系,经济制度距离和文化制度距离与国际贸易呈倒“U”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