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企业绩效与企业债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两大核心要素,全面衡量了企业经营情况。“十四五”规划再一次强调坚持提升金融能力,服务小微企业,这表明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仍然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话题。当前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攀升至162.3%,较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说明杠杆率与企业绩效及企业债务风险在新常态下依旧存在着数量和结构上的探索空间。本文利用Hansen(1999)门槛回归模型,将企业规模作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绩效与企业债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两大核心要素,全面衡量了企业经营情况。“十四五”规划再一次强调坚持提升金融能力,服务小微企业,这表明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仍然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话题。当前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攀升至162.3%,较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说明杠杆率与企业绩效及企业债务风险在新常态下依旧存在着数量和结构上的探索空间。本文利用Hansen(1999)门槛回归模型,将企业规模作为阈值变量检验杠杆率对企业绩效与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采用国内2009年-2018年间共111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用总资产利润率(roa)、净资产利润率(roe)衡量企业会计绩效,用托宾q值衡量企业市场绩效,用z-score及利息保障倍数(ebit)衡量企业债务风险。探讨杠杆率对公司绩效及债务风险的作用是否受到企业规模的调节,进一步检验在杠杆期限差异性下,长期负债、短期负债及短债长用三种融资方式对企业绩效与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判断是否存在一个企业规模拐点,使得杠杆率对企业绩效及债务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为企业融资策略选择及宏观去杠杆层面提供启示。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在多种融资期限下均存在企业规模门槛效应,但是各期限的杠杆率对会计绩效与市场绩效的影响不一致。总杠杆率对规模以下企业会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会产生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伴随着企业规模突破阈值减弱或者消失,其中总杠杆率对规模以上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产生正向影响,对总资产利润率产生负向影响,呈现出了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在会计意义上的区别。总杠杆率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市场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第二,分析杠杆率期限差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各期限下杠杆率对总资产利润率的负向影响随着企业规模突破阈值而显著减弱,其中短债长用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影响由负转正;短债长用对规模以上净资产利润率的影响依旧为负数,但影响程度减弱;各期限杠杆率随着企业规模突破阈值对托宾q值的影响由负转正。第三,企业债务风险方面:规模以下企业承担了更加明显的破产风险和还债压力,短债长用对规模以下企业的债务风险负面作用非常显著,但对规模以上企业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针对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关注企业规模这一关键因素。在决定增加或降低杠杆率时,管理层和决策者应特别考虑企业规模对其融资经营活动的内部及外部影响,结合管理层风格、管理层持股比例及资产配置比例,设计合理的杠杆率区间和融资期限。第二,债务期限的长短对企业绩效和债务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融资活动应关注会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矛盾点,调节企业绩效与债务风险的平衡。第三,关注市场绩效与会计绩效的矛盾点,企业在杠杆率期限的选择方面,要明确经营的目标,关注市场绩效与会计绩效的差异性。第四,宏观层面去杠杆的顶层设计应具备精准性,关注规模以下企业的特殊性及所面临的约束融资。去杠杆不仅仅是降低企业杠杆率,也应该在考虑企业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债务期限结构的合理配置,谨防“大水漫灌”及“一刀切”地推进政策落地。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金融化加剧会对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环境,会影响企业投融资环境与经营风险,对企业金融化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渠道,对理解企业金融化的动因和逻辑,引导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
历经二十余年的探索,中国于2015年推出《存款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正式引入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存款保险与审慎监管、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均被视为一国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减少挤兑事件发生、保障中小储户利益以及金融体系维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也会激励银行的道德风险,导致其产生冒险经营的动机。近年来研究发现,存款保险的制度设计、外部环境以及
贫困群体实现收入脱贫后如何提升未来维持和发展的能力,成为维护扶贫成果的焦点问题。在普惠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的新时代,农村金融也逐渐走进农村家庭。在我国脱贫攻坚步入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收入贫困转向多维贫困的新阶段,探讨农村金融对农户多维资产贫困的影响,并把握其内在机制,对于构建长效、稳定、可持续的反贫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农户多维资产贫困的基础上,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
前瞻性指引是中央银行提供有关未来货币政策立场的前瞻性信息,以引导公众和市场形成相应预期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美联储将前瞻性指引运用到了极致,前瞻性指引产生于1994年,2003年被纳入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箱当中,自此之后美联储先后实施了开放式、基于时间和基于状态三种不同类型的前瞻性指引。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美联储也频繁操作前瞻性指引,希望前瞻性指引能够产生额外宽松效果,帮助经济度过当前危机。而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我国实现“走出去”和区域共赢战略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政治局势影响下,发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域邻近与区域合作优势已成为构建“双循环格局”的有力抓手。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复杂,各国在跨境贸易合作和汇率机制协调上存在较大风险和困难。近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简称GVC)核算随着区域投入产出表的建立与完善有了新进展,G
改革开放的40余年间,我国在减贫脱贫方面实现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为推动世界范围内减贫事业的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与此同时,当前农村减贫工作已经进入到巩固减贫脱贫成果、防止绝对贫困人口反弹式增加、进一步增强个体内生发展动力的新阶段,摆脱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这一阶段的重要课题;减贫思维从简单的“输血”转变为更为自主、科学和可持续的“造血”,即改善农村家庭生计和提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是解决首都城市病的重要手段以及承接“两翼”规划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普惠金融能够放出源头活水,促进金融服务增质提效。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渗透性性持续提升但区域内部发展差异较大。研究旨在了解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测量区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分布动态,探究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总结归纳相关书籍、学术文章的基础上,阐述
我国鼓励通过金融创新解决中小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金融创新也是把“双刃剑”,不当创新易推高投融资成本,反而背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金融联结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是否是有效的金融创新、能否解决中小弱势群体的融资问题,关乎金融联结的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因此,需要对金融联结的微观机理及效应进行研究。在金融中介理论、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对金融联
2016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基金中基金指引》,开启了国内公募FOF的时代。随着首批公募FOF的发行,国内投资者开始关注FOF。从2017年开始面市10只FOF,到2018年的22只,再到2019年的73只,最后到2020年的70只,截止目前,全国已有175只FOF。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FOF的发展如火如荼。传统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首先对比的就是基金的业绩排名,但是国内关于FOF的数理推导和实证
不确定性是指难以用模型估计其发生概率的事件发生可能性,或人们对概率模型不相信导致的对模型或模型参数的不信任产生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可能对人们投资、消费行为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宏观调控部门如能够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对冲掉不确定性冲击,则能消除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冲击,减少经济波动。由于不确定的固有属性,它难以度量。然而,不确定性可以反映在资产的价格中,我们可以从资产——特别是衍生金融资产的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