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有了教学活动的存在,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教学行为的研究,课堂教学行为已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变革中,新课程的新理念能否实现及教育信息化能否切实改进教学与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重塑与提升至关重要。因此,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得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信息化双重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达成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行为,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论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与综合,对国内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与整体把握,并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信息化课堂教学理论,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理论探索。本研究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考察和深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应用归纳法设计并开发了一个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然后,作者采用独立评判的方式应用这一课堂观察表对50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录像以及10个实地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观察,收集并处理相关数据,从多个维度分析比较各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揭示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些特点和规律。通过研究,本论文获得如下一些研究结论:(一)通过理论研究揭示了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内涵与外延,并对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了初步分类。本研究认为: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都是显性行为,它指教师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包括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教师为了促进学习者完成整个学习进程而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性、指导性活动的总和。本研究认为:依据教师教学行为对象,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具体可以划分为讲授行为、展示行为、演示行为、师生互动行为、活动组织行为、教学设备操作行为六大类,这六种行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0种更加具体的行为。(二)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份信息化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观察表,采用独立评判的方式对50个优秀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实录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本研究发现:1.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本研究将六大类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发现师生互动教学行为出现次数最多,且不同年级师生互动的深度、强度各不相同;2.不同教师性别、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一节课中不同时间段内,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教学行为呈现出一定的差别。此外,本研究还应用观察表对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现场观察,并把观察结果与对案例录像的观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现场观察的结果与通过录像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