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催眠对高催眠易感人群在低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中的影响。方法:在行低位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中,使用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C (SGHSS:C),筛选出高催眠易感患者(得分≧7),症状筛查量表(SCL-90)各项目得分<2分者,左右利手量表,选取右利手30名。手术时间在1~2小时,ASAI-Ⅱ级,其年龄在18岁到65岁之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18~30kg/m2无长期服用中枢抑制类药物,无内分泌疾病史,排除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精神障碍,随机将其分为三组,即:催眠组(H),静脉组(Ⅴ)及对照组(C),每组10人。三组患者均在术前30分钟肌注药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0.1。选择L2-3至T12-L1椎间隙进行穿刺,待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5分钟未见不良反应后,给予1%罗哌卡因7~10ml测麻醉平面达到T8-L2满足手术需要。术中低流量面罩吸氧,当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时,追加1%罗哌卡因3-5ml,剔除术中出现疼痛的病例。催眠组手术开始前10分钟给予专业催眠音乐及暗示语;静脉组手术开始前10分钟给予丙泊酚注射液2~4mg/kg.h持续静脉泵注;对照组仅常规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5分钟(T0)、切皮后5分钟(T1)、术中30分钟(T2)、手术结束时(T3)进行心率和血糖值监测。术中应用BIS(脑电双频指数)持续监测麻醉深度。术后用VAS量表和舒适度量表进行疼痛程度及舒适度的评分。结果:H、V两组术中各时间点心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To及C组(P<0.05),而对照组术中心率升高并且波动较大。三组术中各个时间点的血糖值较T0均有所升高,但H、V两组血糖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显著低于C组(P<0.05)。而对照组(C组)术中却出现血糖超出正常范围,的应激性高血糖现象。在术中对照组BIS值:(90-100),催眠组BIS值:(65-85)处于镇静状态。静脉组BIS值在(45~65),当静脉组BIS值在(65~85)时,即与催眠组处于相同麻醉深度时,静脉泵注丙泊酚量为1~2.5mg/kg.h。术后VAS评分,三组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舒适度评分,静脉组与催眠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在催眠术的干预下高催眠感受性患者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可以达到镇静的状态。术后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发现三组患者术后疼痛无差异(P>0.05),这说明,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完善掩盖了催眠对疼痛的影响。而H组的舒适度明显地优于C组(P<0.05),三组术中各个时间点的血糖值较T0均有所升高,但H、V两组血糖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显著低于C组(P<0.05),C组术中却出现血糖超出正常范围的应激性高血糖现象说明催眠术对高催眠易感患者心理上的干预是有效的,其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恐惧、焦虑、紧张心理,达到应用镇静药所致的镇静状态,对降低术中应激反应,稳定循环系统功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