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研究发现,EGFR基因突变对晚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率有重大影响,约10%~44%的原发性肺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是其致病的驱动因素,越来越多的肺腺癌主要发生在女性、亚洲人和不吸烟者身上。盐酸埃克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随着科技进步及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EGFR突变的意义在于肺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在很多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中(RCT)已经证实了靶向药物的优越性,同时也已证实EGFR基因突变致敏患者的疗效超过常规化疗。基因检测EGFR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现在已成为治疗晚期肺腺癌先进的标准疗法。因此,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特征越来越受欢迎。然而缺乏致敏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则需要继续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经验性化疗。随着靶向药物盐酸埃克替尼的长期应用,基因EGFR突变患者最终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病情进展,为探讨盐酸埃克替尼靶向治疗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进展后剂量加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8例TNM分期为IV期的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本研究共纳入88例既往经常规剂量使用埃克替尼失败的IV期肺腺癌患者,观察分析记录患者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盐酸埃克替尼加量治疗对比培美曲塞加铂类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具有随访记录、TNM分期为IV期的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肺腺癌患者既往经常规剂量使用盐酸埃克替尼治疗后出现了缓慢进展,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为EGFR 19或21外显子突变,共88例。埃克替尼加量组:给予盐酸埃克替尼片(125-250)mg,口服,3次/天,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副反应时停药,更改其他方案治疗。培美曲塞化疗组:培美曲塞二钠(500mg/㎡ivgtt d1 q21d)+铂类,按NCCN指南推荐剂量持续用药直至出现疾病进展、不可接受的副反应或死亡事件停止用药。两组均每隔2个治疗周期复查1次CT/MRI及肿瘤标志物,观察肿瘤病灶大小以及远处转移等情况。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研究结果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毒副反应采用Fisher确切检验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一步比较两组间的区别。结果埃克替尼加量组CR 0(0%)例,PR5(11.4%)例,SD23(52.2%)例,PD16(36.4%)例,ORR为11.4%,DCR为63.6%;培美曲塞化疗组:CR 0(0%)例,PR12(27.3%)例,SD22(50%)例,PD10(22.7%)例,ORR为27.3%,DCR为77.3%,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ORR(χ~2=3.57,P=0.059)、DCR(χ~2=1.97,P=0.16),短期疗效疾病的控制率及客观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埃克替尼加量组中位PFS及中位OS分为3.5个月、10.2个月;培美曲塞化疗组中位PFS及中位OS分为3.2个月、9.9个月;两组中位PFS及中位OS的K-M曲线,经Log-rank检验,埃克替尼加量组和培美曲塞化疗组相比较,PFS(χ~2=0.72,P=0.396),OS(χ~2=0.457,P=0.499)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参照CTCAEV4.0,埃克替尼加量组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共8例(18.2%),培美曲塞化疗组骨髓抑制III度以上者23(52.3%)例。埃克替尼加量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培美曲塞化疗组(χ~2=4.598,P=0.032)。结论1晚期肺腺癌EGFR突变患者二线应用盐酸埃克替尼剂量加量治疗与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的短期疗效及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没有明显差别,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2针对盐酸埃克替尼一线治疗失败的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盐酸埃克替尼剂量加量有望作为二线药物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