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皮肤性病门诊的梅毒发病率,分布特点,为梅毒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皮肤性病门诊的可疑及确诊为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标本均已采用RPR试验进行筛查并进行滴度测定。呈阳性反应的样品采用TPPA试验进行确证。检测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院2012-2013年皮肤性病门诊累计筛查梅毒4353例,阳性病例1693例,阴性2660例,梅毒筛查阳性率38.9%,χ2检验分析结果示不同年份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5);不同性别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39,P﹤0.05);不同年龄段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922.153,P<0.05);不同年份抗体滴度采用SPPSS17.0软件包进行非参数检验等级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6,P﹤0.05)。结论梅毒发病率逐年增长,不同性别、年龄段梅毒血清学特点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控制梅毒的流行,必须积极开展性病综合干预,开展社会性性病防治工作。目的了解产生梅毒血清学假阳性的生物学因素,从而提高对梅毒血清学生物假阳性的认识。方法130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RPR定性试验阳性者加检RPR血清滴度,检测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3000例血清标本中,RPR(+)、TPPA(+)者99例,RPR(-)、TPPA(+)者100例,RPR(+)、TPPA(-)者252例,假阳性率为1.9%(252/13000)。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可能会出现梅毒血清学假阳性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疾病可能会出现梅毒血清学假阳性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R试验检测血清标本会出现生物假阳性的结果,必须用TPPA试验进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