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严重危害女性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最为常见,已引起全球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发病年龄也逐渐变小。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的乳腺癌病例约20万左右,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发的乳腺癌病例约为160万左右,其中,每年约有50万因乳腺癌死亡的病例。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效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每年仍有将近30%的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在导致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肿瘤出现复发和转移。因此,研究与乳腺癌复发、转移有关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显著意义。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对于乳腺癌的了解也逐步细化,寻找有助于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以及评估预后的肿瘤标志物,已逐渐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于p120及CD34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大多通过免疫组化法对标本组织中的p120、CD34进行检测。CD34是目前公认较敏感的血管标记物,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故MVD值可代表CD34的表达情况,从而定量的反映出肿瘤微血管增生情况。目前研究结论较为一致,提示在乳腺癌组织中出现了p120、CD34的阳性表达,且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密切相关,证明p120及CD34在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p120及CD34在乳腺癌中是否存在关联性的研究较少,需要更确切的理论基础来证实两者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p120和CD34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了p120和CD34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和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由此来判断p120和CD34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乳腺癌患者的初步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1临床资料1.1实验组: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7例,年龄24~88岁,中位年龄50.0岁。纳入标准如下:(1)入组患者均为女性。(2)病理证实为乳腺癌。(3)术前均未行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治疗。(4)病历及临床病理资料真实、完整。(5)获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6)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定。排除标准:(1)除乳腺癌外患有其他系统肿瘤疾病病史。(2)双乳癌。1.2对照组:选取同时期乳腺纤维腺瘤患者78例。2方法2.1 p120、CD34的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组织中p120、CD3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比两组中p120、CD34表达水平的差异性。2.2 p120、CD34水平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分析实验组中p120、CD34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收集每例入组病人的以下临床资料,(1)肿瘤的大小:根据肿瘤最大径分为<2cm、≥2cm。(2)组织学分级:I级、II级和III级。(3)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4)TNM分期:I期、II期和III期。上述资料均从临床病历及病理报告中收集,其中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2.3 p120、CD3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在实验组中比较p120与CD34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3统计方法:对于本课题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处理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其中α=0.05,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120及CD34的表达情况:在97例乳腺癌患者中,p120阳性表达78例(80.4%),在78例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中,p120阳性表达10例(12.8%)。两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012,P<0.05)。乳腺癌患者MVD(25.70±14.37)明显大于乳腺纤维腺瘤组,两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120及CD3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p120及CD34的表达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见附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患者p120阳性表达例数所占的比例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肿瘤大小的患者p120表达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III级的患者出现p120的阳性表达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组织学I、II级;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出现p120的阳性表达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NM III期患者出现p120的阳性表达所占比例明显高于TNM I、II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2cm的患者MVD(29.46±12.27)明显高于肿瘤<2cm患者MVD(19.87±15.57),组织学分级III级的患者MVD(33.93±10.80)明显高于组织学I、II级患者MVD(18.58±13.29),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VD(32.33±11.7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MVD(16.25±12.37),TNM III期患者MVD(35.13±11.09)明显高于TNM I、II期MVD(16.47±10.8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120、CD34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97例乳腺癌患者中p120的表达结果为阳性的占78例,其中有45例CD34的表达结果也为阳性,在19例p120表达正常的患者中有2例CD34的表达结果为阳性,经Spearman非参数相关性检验显示:(r=0.375,p<0.05),说明p120和CD3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乳腺癌患者p120、CD34的表达水平较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显著增高,由此可以推断p120、CD34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2 p120及CD34在部分乳腺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且与乳腺癌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判断指标。3 p120与CD3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与乳腺癌的浸润及肿瘤的转移紧密相关,联合检测对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及临床诊疗具有重大意义,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