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虾类引起的过敏反应严重影响着过敏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原肌球蛋白(TM)是对虾的主要过敏原,具有热稳定性,传统的热加工手段无法消减其致敏性。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非热加工技术可以有效修饰过敏原的结构进而影响其致敏性。因此,本课题以中国对虾主要过敏原TM为研究对象,以低温等离子体介导的氧化微环境为切入点,结合等离子体物理学、分子生物学、食品科学及免疫学等技术,从蛋白质分子、血清学分析、效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离子体氧化微环境对虾类TM结构及致敏性的影响机制,319722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虾类引起的过敏反应严重影响着过敏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原肌球蛋白(TM)是对虾的主要过敏原,具有热稳定性,传统的热加工手段无法消减其致敏性。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非热加工技术可以有效修饰过敏原的结构进而影响其致敏性。因此,本课题以中国对虾主要过敏原TM为研究对象,以低温等离子体介导的氧化微环境为切入点,结合等离子体物理学、分子生物学、食品科学及免疫学等技术,从蛋白质分子、血清学分析、效应细胞、动物实验和肠道菌群五个层面,探索等离子体氧化微环境对TM的结构及过敏原性的影响,阐释TM结构变化与致敏性变化之间的构效关系,进而揭示低温等离子体新型物理场消减虾类TM过敏原的内在机制,为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的消除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为推动等离子体技术在低敏性食品领域工程化应用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开发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等离子体处理对TM结构和Ig E结合能力的影响分析。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延长(0-20 min),蛋白条带逐渐上升,蛋白浓度逐渐降低(降低了96.3%);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至9.37μmol/m L(增加了74.7%);紫外光谱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加,荧光光谱吸收峰强度逐渐降低,等离子体处理改变了TM结构,影响了Trp等芳香族氨基酸的分布;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下降了69%,β-折叠含量上升了36%,无规则卷曲含量上升了26%;表面疏水性提高了57.8%,等离子体处理能够使TM蛋白展开,内部的疏水性基团暴露在TM表面。ELISA、Dot blot结果证实了等离子体处理能够降低TM与虾过敏患者血清Ig E的结合能力(降低了96%),具有降低TM致敏性的潜力。等离子体处理一方面通过破坏过敏原与抗体结合的亲水性基础(溶解度下降)从而降低过敏原致敏性;另一方面,通过破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从而破坏线性表位,导致致敏性下降。(2)等离子体处理对TM致敏性影响的细胞模型构建与分析。构建了KU812细胞致敏模型,等离子体处理20 min的TM能够使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降低32.5%、细胞内钙离子强度降低31.0%、组胺释放量降低37.3%、炎性细胞因子(IL-4、TNF-α)释放量分别降低51.7%、70.2%,说明了等离子体处理TM能够抑制细胞脱颗粒反应的发生。(3)等离子体处理对TM致敏性影响的小鼠模型构建与分析。构建了Balb/c小鼠致敏模型,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等离子体处理能够减轻小鼠过敏症状,处理20 min时促使小鼠血清中Ig G含量降低了54.9%,Ig E含量降低了80.9%,Ig G1含量降低了60.4%,Ig G2a含量降低了38.8%,组胺含量降低了72.1%,m MCP-1含量降低了48.1%,脾细胞因子IL-10、IFN-γ释放量分别增加了182.6%、87.9%,IL-4释放量减少了59.3%,共同说明了等离子体处理能够通过激活Treg细胞,调节Th1/Th2平衡阻止过敏反应发生。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过敏反应发生会引起Chao1和Ace指数的下降(分别下降了8.6%、5.6%),引起Shannon和Simpson指数的上升(分别上升了15.1%、2.4%)。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TM组与PBS组距离较远,说明这两个组物种组成差异大,也说明过敏反应的发生对菌群多样性影响很大;等离子体处理20 min的TM能够使厚壁菌门丰度下调33.9%,拟杆菌门丰度上调35.5%,普雷沃氏菌属丰度上调4.3%,拟普雷沃氏菌属丰度上调8.5%,拟杆菌属丰度上调14.1%,毛螺旋菌属丰度下调27.1%,其菌群结构、比例与PBS组接近,进一步验证了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普雷沃氏菌属、拟普雷沃氏菌属、拟杆菌属、毛螺旋菌属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肠道切片结果表明,过敏反应发生能够破坏肠道结构,使小肠绒毛断裂、萎缩,而等离子体处理能够减弱这种破坏作用,使肠道结构趋于正常。
其他文献
轻质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其组分间具有相近的沸点,采用普通精馏方法难以实现节能降耗。针对传统的四塔连续精馏轻烃分离工艺(T1~T4)存在综合能耗大、分离费用高等问题,本文基于某30万吨年轻烃分离装置,提出一种混合整数非线性(MINLP)-遗传算法联用的热泵-换热网络超结构优化模型,利用热泵耦合与分壳塔技术,建立了新型轻烃高效节能工艺,从而实现近沸点轻质烃分离能耗及费用的大幅降低。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
生物炼制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经济转变的重大战略需求。5-羟甲基糠醛(5-HMF)是最主要的生物质炼制平台化合物,可用于制备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固体酸催化葡萄糖反应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5-HMF制备技术,但仍存在催化效率低、产物得率不高等突出问题。本研究以纳米纤维素作为固体酸催化剂载体,利用其丰富孔隙结构和表面反应位点提高固体酸负载量,从而改进5-HMF的催化转化效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樱桃番茄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呼吸代谢旺盛,易导致营养损失、组织破坏,进而腐烂变质,严重影响其商业价值。因此,开展樱桃番茄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对相关产业至关重要。自发气调包装技术可通过调节贮藏环境的气体浓度,使果蔬维持在适宜其贮藏的水平,从而延长果蔬的贮藏期。本论文通过考察樱桃番茄的呼吸代谢特点,建立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模型,确定了适用于樱桃番茄保鲜用的自发性气调膜参数;依据樱桃番茄的气调保鲜条件
绿色、稳定具有生物安全性的包埋递送体系是目前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脂肪结晶皮克林乳液因具有易调控颗粒的界面性质、制备方式简单和可控的消化速率等特点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但是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体系的构建上,该乳液的结晶结构与其体外消化和活性物质的释放之间的内在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构建了一系列组成相同但是结晶结构不同的脂肪晶体颗粒(Solid Lipid Particles,SLPs)及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明显短板。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以下简称“铜绿菌”)是一种重要的水源性和食源性机会性致病菌,在宿主发生免疫缺陷或受到其他毒力攻击后,铜绿菌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被激活,造成持续性定殖和感染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重要的海产品之一,养殖规模宏大,但育苗期间,易受病毒、弧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养殖成功率仅6-7成。生产中常用抗生素作为防控手段,但其诱发的药物残留可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故寻求绿色无抗的方法为大势所趋。益生菌制剂为不二之选。乳酸菌和蛭弧菌作为水产养殖益生菌,具有净化水质、平衡菌群、促生长等作用,但基于LC-MS代谢组学探讨它们在育苗中的
Pickering泡沫是指固体颗粒吸附于气-液界面形成固态膜稳定的泡沫。与二氧化硅等无机颗粒相比,脂肪结晶颗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Ps)属于脂质体系,原料天然绿色,且其形成皮克林脂肪球(Pickering Fat Globules,PFGs)可以降低食品泡沫体系中固体脂含量。然而,目前关于SLPs稳定水基泡沫方面的研究刚起步,关于SLPs的界面性质与其稳定的水
作为多年生景天科草本植物,红景天属于功能性食品。红景天富含多种植物化学成分,包括多糖,酚类物质,对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疗效,包括阿尔兹海默综合征,帕金森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然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红景天多糖的研究,对红景天酚类提取物的研究仍然较少,此外,对红景天酚类提取物抗增殖、抗氧化应激的机制以及红景天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课题以红景天为原料,研究红景天提取物的抗增
作为在各类果汁饮料生产中常出现的嗜酸耐热细菌,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可能会在常规的巴氏热杀菌处理过程中得以存活,导致产品污染、风味变化等严重后果;若提高热处理条件将其彻底杀灭,则又会对产品营养成分造成破坏。近年来的新型非热加工技术如脉冲电场技术(Pulsed Electric Field,PEF)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热杀菌中的痛点问题,逐渐成为食品杀菌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在PEF杀菌过程中,往往会加入
陈皮是指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果皮。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陈皮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据报道,陈皮中的黄酮类物质与其生物活性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高效利用陈皮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陈皮的精深加工和增加陈皮的附加值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目前在利用陈皮黄酮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急需解决:1)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最常用的是有机溶剂热提法,但该方法效率低且能耗高,因此,陈皮黄酮的提取需要一种更高效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