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l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结构的某一承重构件失效后,其承担的竖向荷载会由周围构件分担,若相关构件不能承受传递而来的荷载并形成新的平衡,则会发生构件的连锁失效,最终导致结构发生不可控的连续性倒塌。我国因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数量多且平均高度高、遭受恐怖袭击威胁风险高、大城市人口密度大且流动性高、汽车保有量及使用率高四大因素成为结构连续倒塌高风险国家,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抗连续倒塌设计规范,仅在部分结构设计规范中提到了概念性的结构延性设计目标。因此有必要摸索出适用于我国结构规范的抗连续倒塌设计流程及参数,并形成规范,用于实践。本文以某4层9×3跨钢框架办公楼移除底层中柱的工况为例,介绍美国总务局于2013年10月颁布的抗连续倒塌设计规范中的线性静力法设计流程,并对其中部分参数进行调整使之适用于我国结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所有构件划分为结构纵向外侧梁、纵向内侧梁、横向梁、结构外侧柱和内侧柱5组,分别将每组构件截面放大6-9次,并以这6-9个截面的主截面模量为横坐标、相应应力比或内力为纵坐标绘图,观察每组构件的截面尺寸变化对自身内力及各组构件应力比的影响。最后,针对底层中柱与角柱失效两种工况,通过逐步降低失效柱弹性模量E的方式模拟其刚度退化,探究此过程中相关构件的应力比变化规律。结论如下:(1)本文中按我国规范设计的未考虑地震作用的钢框架办公楼不具备抵御连续倒塌的能力。在变形控制准则中,梁、柱的正应力比超限,在强度控制准则中,柱的正应力比超限。(2)增大与被移除的柱在同一平面内的构件的截面,会使该构件内力小幅增大、应力比大幅降低,也会降低该平面内其它构件的应力比。增大与被移除的柱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构件的截面,仅会降低该构件的应力比,其内力及该平面内其它构件的应力比基本保持不变。(3)在失效柱刚度逐渐降低的过程中,与之相邻的梁、柱的正应力比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为:慢一快一慢。但位于失效柱上方且与失效柱同轴线的柱,其正应力比曲线分为下降和上升两段,其中第2层柱的正应力比在下降段中呈先升后降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搜集整理了36根嵌岩桩的静载荷试验资料,然后按照桩端基岩的性质将其分为软岩嵌岩桩和硬岩嵌岩桩两类嵌岩桩(其中软岩嵌岩桩29根、硬岩嵌岩桩7根)。通过对以往和现行的嵌
在软弱松散或不良地层中以及在公路、铁路和既有建筑物等结构物下面修建隧道及城市地下工程时,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地层和既有结构的沉降,并全面保持地层处于稳定状态,需要对地层
首先以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为基础理论,提出了公路边坡的工程地质概念模型,并重点研究了公路边坡的地下水力学作用,提出边坡岩土体为不透水介质和透水介质两种情况下地下水作用
混凝土是一种准脆性材料,大量实验表明:素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等材料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其强度随着试件尺寸的增大而降低。对于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的钢筋混凝土无
以往的研究表明,土石填筑坝在遭遇强震而发生破坏时,破坏将首先从坝顶部开始,坝顶区的“鞭鞘”效应将使堆石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在地震区修建高土石填筑坝时应特别重视坝顶
密肋壁板结构是一种节能、抗震的建筑结构新体系。目前,对其在多层及高层房屋建筑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对该结构体系基于性能(位移)的数值计算分析与
随着我国水电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些非常重要的水工混凝土结构,如大型混凝土坝、大型水力发电站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大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
水泥基结构在应用中常受弯曲荷载,包括静态弯曲荷载和冲击弯曲荷载,受弯构件的受拉一侧由于水泥基材料抗拉强度低而极易发生开裂破坏,导致构件失效。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协同工作的重要基础是要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然而粘结的退化和失效必然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的降低甚至破坏。因此,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直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