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研究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具有颇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通常对多义的研究,主要围绕记忆中提取的词义数目以及词义之间的连接方式展开。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一直存在争议,并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三种结论:核心词义表征观、独立词义表征观和调和观。然而,这些研究大多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对二语多义词心理表征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探讨多义词心理表征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少。对于二语多义词的心理表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拟以国内英语专业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多义词心理表征的提取方式。本文借助心理学研究中的范畴技术(包含某些共同特征的项目被归为同一范畴),通过测试多义词词义之间的概念关系来判断受试对于多义词心理表征的提取方式。整个实验在E-prime程序下进行。测试项包括35个目标短语和两个对应选项。目标短语由多义词一个词义构成,选项则为多义词另一个词义构成的短语和与目标短语呈分类(或主题)范畴关系的短语构成。所有短语中的关键词都大写。受试的任务是判断哪个选项中的大写词与目标短语中的大写词在意义上更为相近。实验结果表明:1)与英语本族使用者类似,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其心理词库中独立表征多义词的不同义项;2)影响多义词心理表征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多义词的词频、义项联系程度和词类。就语言水平而言,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其对于多义词的心理表征越来越独立:就词频而言,多义词心理表征存在明显的“词频效应”,词频越高,学习者越倾向于独立储存其义项;就义项联系程度而言,隐喻多义词和转喻多义词的词义提取与语言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其对于隐喻多义词的心理表征与同形异义词的心理表征类似,都越来越独立;然而转喻多义词的心理表征正好相反,语言水平越高,学习者反而更加倾向于只储存其核心词义;就词类而言,对于多义名词,学习者倾向于独立储存其义项;而多义形容词和多义动词的心理表征则无明显差异,学习者倾向于只储存其核心词义。基于上述实验结果,针对词典编纂义项的安排以及英语词汇的教学,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期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