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隧道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可用时间模型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60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隧道建设技术快速发展,高质量沉管隧道不断涌现,其长度和建设规模也不断增大。这些长大隧道在提高出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运营挑战,尤其是隧道火灾事故危害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人员疏散可用时间是评价安全的重要因素,且围绕沉管隧道火灾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研究较少,故针对沉管隧道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可用时间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尤为重要。本学位论文以沉管隧道不同火灾场景下:温度、能见度、CO浓度数据到达危险值的时间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物理试验和仿真试验,研究洞内温度场和烟雾场中:温度、能见度、CO浓度分别到达危险值的时间值数据,其随着燃烧规模、纵向风速变化的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了隧道燃烧理论及其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在隧道发生火灾时,火灾产物对人员疏散影响的主要控制因素:洞内温度对隧道使用者的伤害程度;洞内能见度影响滞留人员疏散率;洞内有毒气体是火灾人员疏散致死率的直接影响因素。
  (2)用FDS软件建立了沉管隧道火灾场景模型,模拟隧道不同燃烧规模和不同纵向风速下的温度场、烟雾场,将模拟计算结果与1:1实体隧道火灾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对比,发现两者差别较小且变化规律一致,表明本论文用FDS软件设定的参数进行隧道火灾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是可靠的。
  (3)通过单因素方法分别研究了火灾场景中不同燃烧规模、不同纵向通风风速工况下隧道人员安全高度(2.0m)处温度、能见度、CO浓度到危险值的时刻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隧道火灾燃烧规模的增加人员安全疏散可用时间呈现指数形式降低,拟合出不同风速下随着燃烧规模的增加可用时间的函数解析式。随着隧道火灾纵向通风风速的增加人员安全疏散可用时间呈现多项式变化,拟合出不同燃烧规模下随着纵向风速的增加可用时间的函数解析式。
  (4)运用多因素方法分析了燃烧规模-纵向风速双因素,分别研究了温度场温度数值、烟雾场中能见度数值到达人员安全高度危险值的可用时间规律,并分别拟合出基于双因素下的可用时间函数解析式,获得燃烧规模-纵向风速双因素影响下的安全疏散可用时间模型。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载客量大、安全快速及准时准点等优点成为各城市暂缓地面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在交通运输体系中轨道交通占有重要地位。轨道交通为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但偶有发生的运营事故也显现出系统存在一定的脆弱性。为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应当掌握轨道交通脆弱性的形成机理,进而确定其影响因素,构建相应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运用正态云模型等四种模型计算城市轨道交通脆弱性水平,并
冷藏集装箱作为主要的冷藏运输工具之一,在热装货物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需求增加以及新需求的出现,运输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从而催化冷链物流行业整体蓬勃发展。企业使用冷藏集装箱运输热装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堆码方式不恰当,致使箱内流场分布不均匀,温差大造成货物腐烂变质或冻伤,产生不同程度的货损,同时也造成箱容利用率和冷量的浪费。货损会使业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不恰当的堆码方式也会造成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内部承担大容量交通需求的道路交通主动脉,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快速路拥堵问题愈发严重。入口匝道控制是缓解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现有入口匝道控制策略均以快速路入口为研究对象,未考虑入口内部多匝道复杂交织情况。重庆、深圳等山地丘陵城市快速路,通过大型互通立交将多条入口匝道由单个入口连接至快速路主线,车辆在入口内部进行复杂交织,使得城市快速路单个节点汇聚大量交通流,车辆低速汇
截至2019年,我国现有人口总量超过14亿,已经成为世界人口大国,且随着我国国力强盛,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大型组织活动日益增多。在人员聚集的大型活动或者交通工具中,若人员无法得到及时疏散,无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那么在发生停电、坍塌或者火灾地震等各种突发状况后,极易发生伤亡事件,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因此对人员疏散的研究己经成为当今建筑安全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探究人群疏散行为特征及引导策略,尽量
学位
水上交通运输作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中的重要一环,其安全发展对于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立体走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和交通强国建设的示范点,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交通强国战略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近年来,重庆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仍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制约着水上交通经济的发展。当前,随着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的加强,水上交通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完善,需要依靠政府、市场和社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自身快速、准时、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许多大中型城市将其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由于车站功能结构复杂、环境封闭、高峰期客流较大且集中等原因,一旦在车站内发生突发事件,轨道车站疏散能力不一定能满足实际需要,将会给乘客疏散带来巨大困难。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浅层地下空间日趋紧张,轨道站的布设多采用深埋的布设方式,相较于浅埋车
我国高速公路正依托各类高新技术朝着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但相应的交通安全控制大多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主要表现为“重执法,轻管控”、交通安全改善十分被动等,这显然无法适应或满足现阶段以及未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帮助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交通主动安全管理策略、开发高效的事故防控技术,论文以高速公路道路实时交通流运行角度为切入点,通过挖掘事故前兆特征、构建事故风
学位
在全国小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和环境质量日趋恶化,通勤人群出行时间、距离变长变远,乘客出行需求更趋个性化、多元化的时代交通背景下,定制公交作为可以缓解以上问题的方法之一,对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线路规划是定制公交服务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的线路规划可有效提高乘客的服务质量,同时也是定制公交进入市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考虑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下的交通大环境,阐述了研究的背景
学位
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的出行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虽然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运营技术日益成熟,但快速增长的出行需求还是给轨道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高峰时段乘客出行需求量大等造成短时间内供需矛盾突出,导致车站客流过于饱和,影响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因此,有必要从车站层和线网层对轨道交通车站的过饱和客流进行控制,系统性地提高轨道的交通运输性能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骨架,承载着绝大多数居民的日常出行,它的迅猛发展为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对其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轨道线网日益完善,站点客流量预测成为轨道交通合理规划建设和高效运营管理的前提。因此本文通过采集轨道站点周边的POI和建成环境信息,结合轨道交通AFC数据,建立基于多源数据的轨道站点客流量预测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