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中国海是一个物产丰富、陆架宽广的海域,很多动力学现象在此发生。近海陆架上的物质输运过程会引起营养物质、幼鱼、沉积物以及污染物的传输等等,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而陆架陷波(coastal trapped waves,简称CTWs)是大陆架和斜坡区域近岸水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对陆架区域的物质交换和混合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关于CTWs引起的跨陆架输运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本文从理论出发,首次将CTWs机制引入输运讨论。首先,推导出适合东中国海特殊地形的CTWs公式。其次,在量级为10-1 N m-2的理想风应力的条件下,将强迫CTWs理论应用到东中国海,研究了东中国海强迫CTWs所致的跨陆架输运。本文将跨陆架流场分别分为4项:地转平衡项(简称GB)、二阶波动项(简称SOW)、底部摩擦项(简称BF)和埃克曼项(简称EK);以及3个模态:开尔文波模态(简称KW)、第一陆架波模态(简称SW1)和第二陆架波模态(简称SW2)来分析。研究发现:从这4项的作用来分析,只有GB项和EK项对输运的影响是持续的,而BF项对输运的贡献仅限于近岸60-240km,SOW项的作用可以忽略;从3个模态的作用来分析,跨陆架输运主要受KW、SW1的影响。同时底摩擦对于跨陆架输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线性底摩擦系数的不断增加,跨陆架输运的波动趋势越来越弱直至近似于平滑斜线。东中国海强迫CTWs模式的理论分析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为了得到更加真实的结果,本文还对东中国海ROMS (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分析发现从山东沿岸至江苏沿岸存在这一支周期为2.7、4.2和10.4天左右的由北向南传播的CTWs波动,其最大的相速度为10 m-I左右。同时根据所选的沿岸剖面和50m等深线上的跨陆架剖面计算沿岸和跨陆架输运大小,对其用整体经验模态分解(简称EEMD)方法后分解出周期约为2.7、4.2和10.4天由CTWs造成的输运,计算发现CTWs对沿岸输运的贡献明显大于其对跨陆架输运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