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桐城是安徽古县,且以桐城文派的故里名扬海内外。桐城作为与省府安庆紧邻的的重要县城之一,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其气候地理环境优越,人杰地灵,翰墨飘香,享有文化之乡、文献之帮、历史名城、文都等诸多美誉。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桐城的研究非常多,但绝大多数集中于对桐城派的研究,而对于桐城派故里的社会变迁,如政治、教育文化等涉及甚少,对于桐城小区域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专题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清末民初的特殊时段,伴随着政治上的更迭变动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整个中国都在发生着变化,桐城作为其治下一隅,自然也不例外。拙文分为三个章节,分别从自然环境与人文传统、政治变迁、教育文化变迁等几个方面进行叙述,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现清末民初桐城社会变迁概况。第一章,主要介绍桐城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展现其社会变迁的背景,为后两章内容的展开作铺垫。第二章,简要梳理了晚清至民国初期桐城建置沿革。清末民初是中国政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全国局势的变化,影响着桐城的社会状况。长达近十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桐城作为主要战场之一,社会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而且,此一时段内,全国政治形势的持续动荡,也带动着安徽政局的不稳,进而也会影响到桐城。混乱的政局,对桐城传统社会基础产生了动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桐城社会的发展进程。第三章,主要介绍清末民初桐城教育文化方面的变迁。清末,伴随着清政府文教政策的改革,桐城新式教育已开始出现并有所发展,但封建科举制教育在桐城依旧存在,不过已趋向衰落。民初,桐城新式教育发展蓬勃,各地小学、中学纷纷建立,教育体制更加完备,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桐城的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等均齐步发展。这一时期文化方面的变化,显著代表便是桐城派的由盛而衰,新文化运动时期,桐城派作为“桐城谬种”而受到批评和抵制,从此走向末路。另外,清末民初时期,桐城传统民俗出现新元素,新式婚俗开始出现,人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中也开始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