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和”类词指汉语中“和、跟、同、与”以及其他语言/方言中具有类似功能的虚词。“和”类词在人类语言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一定的语言普遍性,还是语言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选取汉语、泰语中最常用的四个“和”类词为研究对象,即“和”“跟”、(?)首先比较这四个词的语义功能、语序和用法,以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作为解释偏误的基础接着利用中介语语料库收集学习者产生的偏误,并进行偏误分析最后根据偏误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类词指汉语中“和、跟、同、与”以及其他语言/方言中具有类似功能的虚词。“和”类词在人类语言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一定的语言普遍性,还是语言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选取汉语、泰语中最常用的四个“和”类词为研究对象,即“和”“跟”、(?)首先比较这四个词的语义功能、语序和用法,以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作为解释偏误的基础接着利用中介语语料库收集学习者产生的偏误,并进行偏误分析最后根据偏误分析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论。阐明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和”类词是教学难点之一,母语影响是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对“和”类词的比较研究尚有研究空间,本文主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有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语言类型学的语义地图模型。第二章是语义功能比较。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分别对“和”“跟”、(?)的语义功能作详细分析,接着绘制四个词的语义地图,呈现它们语义功能的共性与差异。从语义地图看出,(?)的语义功能比“和”“跟”的语义功能多,每个词的核心功能、扩展方向都不同。例如,(?)具有处所、引出接受者、顺承、转折、递进等语义功能,但“和”“跟”不具有这些功能。第三章是语序比较。本文根据语义功能的不同,分别对“和”“跟”、(?)的两类语序进行考察。表示伴随义时,它们的语序差异较大。“和”“跟”引导的状语一般在句首或者谓语之前,(?)引导的状语一般在谓语之后。“和”“跟”引导的定语位于修饰语之前,(?)引导的定语位于修饰语之后。第四章是用法比较。根据语义功能的不同,本文分类考察了“和”“跟”、(?)的用法。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和”“跟”常常和其他后置词语构成固定搭配,如“和……一样”,而(?)可以单独使用。第五章是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泰国汉语学习者“和”“跟”的偏误分析。根据语料库收集到的资料,泰国汉语学习者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影响,绝大多数的偏误源于汉语和泰语的语义功能差异、语序差异或者用法差异。第六章基于偏误分析,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包括教学顺序的安排、教学重点的确定以及一些教学策略。第七章是结语,总结全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论文通过爬梳单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呈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思维大厦背后的单子隐线及其单子思想的特殊内涵,探讨其理论和方法对再现个体价值、打通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与文艺生产之关系、在断裂中重塑文化经验的独特价值,以更加清晰地描摹单子理论的更新轨迹,并进一步拓宽詹姆逊研究的创新路径和现实视野。绪论部分首先从知识背景、研究对象的学术地位和理论价值、当前研究趋势及社会文化景观三个层面对
萧纲作为中国南朝时期的重要作家,诗文作品历来不乏学者文人进行研究。虽然学界对其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对其诗文的用典研究却很少。因此,本论文即着眼于萧纲诗文中儒、道、佛三家典故的研究,旨在分析其用典的内涵和用典的特色及原因,并力图有所创新。本论文分为五章对萧纲诗文中儒、道、佛三家典故进行研究论述。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和研究方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特征为表皮黑素细胞的选择性丢失,临床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色素脱失性白斑。目前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自身免疫、神经内分泌、氧化应激、遗传易感和环境因素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系统调节紊乱在白癜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关于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白族社会生活神话是白族先民从自身出发,以社会生活为关照,融入了白族民族历史记忆和审美观的主客观合一的艺术创作原型。社会生活神话作为白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以反映远古的白族先民社会生活实践为主要内容,因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在后世的物态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中有与之相紧密关联的丰富的审美意识呈现。体现白族审美意识源头及其衍生的活水间的关系,彰显出白族社会生活神话的价值。从社会生活神话的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常态化,线上教学在汉语教学中也更加被认可。语音教学作为基础汉语教学,是语言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高校的语音教学只是完成了基本的发音训练,轻视了语音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语音教学难点、方法等的分析,从而导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展开的线上教学出现了照搬传统线下语音教学方式的情况。本文对泰国兰实大学线上教学现状进行概括,分析出兰实大学的
民俗文化是国际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民俗文化知识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并融入中国社会。本文以广西大学留学生为例,按照“分析教材-调查访谈-教学建议-教学实践”这一模式开展研究,先分析初级汉语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进而调查广西大学初级汉语民俗文化教学情况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结合“语言+文化”的教学需求,最后对教材中的十二生肖文化进行了教学实践。论文主体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维再现的工具,同时也在塑造和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规划引导个人的心理活动。概念迁移以双语者或多语者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还关注思维和语言的交互影响。汉语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是重意合的语言。介词作为汉语表意的重要语法工具之一,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留学生掌握的难点。本文选择三个汉语中高频使用的介词“在”、“向”、“对”为研究对象,以HSK动态作文语
本论文研究记体散文中的学记文,并把它放在广西地域文学的视角下来讨论。广西学记文开始于唐,发展于宋,历经元明清蔚为大观,与其他学记文相比,有着独特的文学个性和规律。本文主要论述四个问题。一、广西学记文概述。本章探讨学记文体的起源并构建其发展脉络为:记载早期学校教育的文字——《礼记·学记》——唐前述学文章——唐朝庙(学)记——《益州学馆记》——《昆山县学记》——宋金元明清学记。剖析《粤西文载》和广西方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建立和维持课堂秩序的师生互动过程。课堂管理包括纪律管理、教学管理和课堂氛围管理等内容。课堂管理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发展的结论得到了很多实证研究的支持,较少有研究关注到二语课堂中课堂管理对学习者交际意愿的影响作用。二语交际意愿是引发二语交际行为的先决心理因素之一。根据二语交际意愿理论,如果学习者拥有较高的二语交际意愿,就会主动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到
语篇写作是提高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重要方式,由于文体类型的不同,同一水平的学习者其写作文本的语言特征可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表现。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高级水平日本汉语学习者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写作的语言特征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而对汉语二语写作的测试和教学提出有益建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选取了测量语言特征的一系列量化指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高级水平日本汉语学习者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