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可以分为三块:共产党军队占领的游击区(解放区)农业经济,日本军队占领区(沦陷区)农业经济和国民党军队占领区(国统区)农业经济。相对于解放区农业经济和沦陷区农业经济而言,对国统区农业经济的研究显得很苍白。国内仅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多是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政治批判的多,理性研究的少。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和新经济史学为方法论,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农业示范区、农业货款和农产品对外贸易等个案的实证分析,试图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剖析在战时统制经济(国家垄断)体制下国民政府发展农业经济的成败,以期对我国今天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农业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今天的农业示范区、农业贷款和农产品对外贸易提出政策性建议。 全文共六章。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全文的立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也是全文的准备部分。第三、四、五章,分别从国统区的农业示范区、农业货款和农产品对外贸易三个个案出发,以史料为依据,对三种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述评,并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历史绩效进行了评估。第六章分三节,分别对应第三、四、五章,从政策设计出发,对三种农业经济活动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第一章:导论 表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从研究理论和实证史料等不同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说明了本文相对于国内外其它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考量和战时国民政府的农业经济政策 综述了战前农村中的土地占有关系与经营形式,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国民政府在土地制度、租佃制度和田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评价,考查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国民收入后得出结论:从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到抗日战争前的1936年,中国的资产阶级致力于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的国民收入达到了旧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本章还对战时国民政府主要经济政策进行了剖析,认为当时的统制政策属于国家垄断,战时国统区的农村经济也具有国有经济的特征。在垄断经济政策指导下,国民政府强制性地在农村进行旨在振兴农业经济的制度建设,所有这些努力对于促进战时农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章:战时国统区扶植自耕农农业示范区 在对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地区创设扶植自耕农农业示范区的历史背景和整个过程综述的基础上,对其积极的意义进行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