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传统单檐歇山建筑大木结构体系的演变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v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夏朝开始到清朝结束,我国大部分时期的都城及政治重心都是建立在北方地区,因此我国北方地区见证了历史的更替、时代的变迁以及精美建筑的建立与毁灭。最令人扼腕的是传统技艺和营造手法的丢失,但是比较庆幸的是流传下来了《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这两部经典,让我们可以一窥前人的智慧与技术。我国北方地区遗留了一大批早期建筑(唐至金)和明清官式建筑,这无疑为我们研究我国北方的歇山建筑留下了宝贵的实例参考,并可以依此作为参照与《营造法式》、《工程做法》相互印证,对比分析大木结构体系。
  歇山建筑的正身梁架与庑殿、硬山、悬山相同,但是山面部分却是其独有部分,因此歇山的大木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以河南、山西、河北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保存有大量的早期建筑,尤以山西为最。明代建国以后力图恢复汉制,故而建筑也尽力的去追寻汉人风格,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形成了新的结构形式。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归纳总结法,对我国北方地区早期保存最为完整、保存程度最高的建筑进行分析,并且以同样的方法选择性的筛选北京地区歇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
  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从研究背景和选题来源入手,阐述了该选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此外对国内外木结构体系的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并且对研究对象的进行了时间、空间限定,明确研究的类型和种类。
  第二章对歇山建筑形象的发展进行简述。并且通过壁画、画卷等早期文物、书籍中涉及到的歇山建筑,对建筑的形制、礼制制度、外观形象进行分析。
  第三、四、五章部分为本文的核心章节,在文中分别研究了《营造法式》、《工程做法》以及现存的早晚期单檐歇山建筑的平面、纵架和横架中的大木结构、歇山的山面构造(包括角梁、踩步金、顺趴梁的搭接和翼角椽的排列方式)、斗棋的作用。以时间和空间作为轴线探究我国北方地区的单檐歇山的大木体系的连贯性与变化性,明确了变化的原因。
  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归纳总结了北方地区单檐歇山建筑大木体系的演变。
其他文献
庙学并置格局,是指中国古代官学中孔庙与学校并置的现象,其肇自东汉,至明清时成熟,是对于古代官学规划格局的高度总结。“庙”为孔庙①,是庙学格局中的儒学基因,承担崇祀、祭孔功能,为礼仪性场所;“学”为学宫(校),是庙学格局中的功能性本体空间,承担教化、育人功能。南宋以降,在礼制层面上,庙学中孔子与其父祭祀位次关系的讨论日渐激烈,并于明嘉靖朝达到高潮,促使“启圣祠”这一建筑单体的出现。启圣祠在当时的不同
学位
与传统的不可变建筑表皮相比,动态建筑表皮在应对全年多变的气候环境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节能优势。尤其对于占我国国土面积16.2%的夏热冬冷地区,既要考虑夏季隔热降温,又要考虑冬季保温节能的情况下,动态建筑表皮是一种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低能耗建筑表皮解决方案。目前国外已有的新型动态表皮开发与性能评价的相关研究案例较多,但国内对于动态建筑表皮的研究多关注于理论类型的探索,很少有对动态表皮节能性能的定量化系统
荷兰现代建筑一直以其高水平设计而享誉世界,并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两种明显不同的设计倾向。一类以库哈斯为代表,凭借前卫思想、夸张手法在世界范围内宣扬“建筑理想”、引领建筑潮流;另一类则秉承荷兰主流的地域传统,以务实理念、微妙语汇构建“理想建筑”、聚焦建筑使用。而后者对当下改变建筑同质化、致力于城市更新、提高建筑品质的发展趋势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梅卡诺事务所即为此类建筑团体的典型代表之一。论文将该事务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楼阁是我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它常以独特的艺术造型和空间构成等成为一个地方的视觉焦点,至今在园林和宗教建筑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木楼阁的发展占据我国木构建筑发展史的重要一部分,其功能、造型、构架等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早期文献中记载的许多楼阁建筑,如汉代的井干楼和麒麟阁,北魏的永宁寺木塔等虽然已不见踪迹,但我国仍有许多古代遗留下来的楼阁建筑。其中我国北方地区的木构楼阁以其久远的历史和突出
学位
研究城市形态形成的原因以及一般性的方式方法,是对于城市形态研究的宏观、中观知识的整体把控,有利于了解城市发展历史、未来的规律性变化。本文以月坛街区为例,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差异及影响因素,理解城市形态演变体系。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政治、社会生产力、制度以及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等因子都对城市形态产生了潜移默化地影响。城市发展最终所呈现出的空间意识外形,是各个时期受到多样化因子影响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