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s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双眼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相关性和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稳定性,分析第一眼术后不同时间点屈光误差能否用于第二术眼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后屈光预留的调整,以提高第二术眼屈光状态预测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10年1月1日~2018年11月13日,由同一位术者先后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手术的患者93名(186眼)。纳入标准如下:①双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②左右眼植入同种类型单焦点IOL于囊袋内;③由IOLMaster进行生物学测量;④眼轴≥22.0mm,SRK/T公式进行IOL屈光力计算和屈光预留;⑤第一术眼有术后1天、双眼均有术后4周~1年的主觉验光度数及最佳矫正远视力;⑥双眼每一次主觉验光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视力)均≤0.3。收集由IOLMaster(Zeiss,德国)测量的患者术前眼部生物学参数,记录术中实际植入的IOL类型和屈光度数及由SRK/T公式计算的预留屈光度数,记录第一术眼术后1天、4周~1年和对侧眼术后4周~1年的主觉验光结果,并计算预留误差。排除标准如下:①术前有角膜手术史,包括角膜移植手术、角膜屈光手术;有眼底手术史,包括视网膜脱离修复手术、后巩膜兜带术史;②术前检查有视网膜劈裂,黄斑裂孔等眼底疾病;③术中合并进行其他手术者;④术中植入多焦点、拟调节型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⑤双眼手术间隔时间超过1年。比较第一术眼术后1天和术后4周~1年的主觉验光差异;分析双眼术后屈光误差的相关性,分别将第一术眼术后1天和术后4周~1年的屈光误差按照10%-100%调整用于第二术眼屈光预留,比较调整前后的屈光误差,确定最佳调整比例。分别研究第一术眼绝对屈光误差≤0.5D,0.5D~1.5D时,第二术眼按照最佳比例调整前后的屈光误差。
  结果:
  1.第一术眼术后1天和术后4周~1年主觉验光等效球镜度数组内比较结果,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38D(-1.19D至﹢0.25D)和-0.38D(-1.06D至0D),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552);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视力)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1(0至0.22)和0.05(0至0.1),有统计学差异(p<0.05)。
  2.第一眼术后1天的屈光误差(E1a)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32D(-0.02D至﹢0.65D),绝对预留误差丨E1a丨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46D(﹢0.19D至﹢0.85D);术后4周~1年的屈光误差(E1b)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32D(-0.06D至﹢0.70D),绝对预留误差丨E1b丨中位数为﹢0.47D(﹢0.24D至﹢0.77D);第二术眼术后4周~1年的屈光误差(E2b)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35D(-0.09D至﹢0.64D),绝对预留误差丨E2b丨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40D(﹢0.19D至﹢0.70D)。第一术眼术后1天和术后4周~1年屈光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879);第一术眼术后1天和对侧眼术后4周~1年屈光误差呈正相关(p<0.001,r=0.459);双眼术后4周~1年屈光误差呈正相关(p<0.001,r=0.564)。
  3.使用第一眼术后不同时间点屈光误差调整对侧眼屈光误差时,最佳调整比例理论值均为60%。第二术眼未经调整、按照第一术眼术后1天60%调整、术后4周~1年60%调整的屈光误差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E2b)﹢0.35D(-0.09D至﹢0.64D)、(E2a60%)﹢0.11D(-0.26D至﹢0.43D)和(E2b60%)﹢0.18D(-0.17D至﹢0.37D);绝对屈光误差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丨E2b丨﹢0.40D(﹢0.19D至﹢0.70D)、丨E260%丨﹢0.34D(﹢0.17D至﹢0.56D)和丨E2b60%丨﹢0.27D(﹢0.18D至﹢0.51D)。第二术眼未调整与按照第一术眼术后不同时间点的60%调整绝对屈光误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第一术眼术后1天与按照术后4周~1年的60%调整后的绝对屈光误差,没有统计学差异(P=0.154)。
  4.将第一术眼术后绝对屈光误差按≤0.5D,0.5~1.5D分组讨论。当绝对屈光误差≤0.5D时,按照术后不同时间点60%调整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绝对屈光误差为0.5~1.5D时,60%调整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第一术眼术后屈光误差与第二术眼术后屈光误差有相关性。若第一术眼术后绝对屈光误差≤0.5D,第二术眼的屈光预留无需调整;若第一术眼术后绝对屈光误差为0.5~1.5D时,可用误差值的60%用于调整第二术眼的屈光预留,以提高屈光预测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目的  分析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MABC)对14种药物的敏感性:探究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机制;建立一种鉴别脓肿分枝杆菌和马赛分枝杆菌的方法;建立一种检测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克拉霉素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方法,为临床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的快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方法  1、对2005-2012年收集自湖南、安徽、江西和福建的83株脓肿分枝杆菌和56株马赛分枝杆菌采用微孔
研究目的:  制备新型纳米功能生物材料,包括应用于光声成像的靶向碳点纳米复合材料和应用于荧光成像的双亲性纳米胶束,在明确生物材料理化性质及生物相容性的基础上,研究其在癌症中的靶向血管多模态成像效果,为提高癌症早期诊断检出率和治疗的有效率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研究方法:  1.以豆乳为绿色碳源,以亚甲基蓝(Methyleneblue,MB)为荧光剂,通过简易微波处理工艺成功制备了αvβ3整合素靶向
期刊
背景  多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E.coli)无害地生活在肠道中,很少导致健康人患病。尽管如此,一些致病性菌株(pathogenicstrains)可以使健康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发生腹泻或其他疾病。根据所获得的毒力决定因子(virulencedeterminants)及特定的组合,目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E.coli,DEC)已知的致病型主要包括五种
学位
目的:  比较智能脉冲技术(Smartpulsetechnology,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TransPRK)与传统像差优化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AberrationfreeTransepithelial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
学位
期刊
目的  研究影响硅油污染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效果的因素;探究硅油污染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方式选择及预处理方法。  方法  实验一  取不锈钢、钛合金材质眼科显微持针器各320件,按材质分为A、B两组。再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1-A8、B1-B8组,每组各40件器械。A1-A4、B1-B4组经模拟血污染,设置为对照组;A5-A8、B5-B8组经模拟血+硅油污染,设置为实验组。A、B两组器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分
目的  1.探究儿童近视和户外活动时间的相关性及动态变化特点;  2.探究不同屈光状态的学生和不同任课老师对户外活动主观态度及学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因素。  对象与方法  第一部分: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温州市鹿城区登记在册的64所小学中,抽取三所同质性较高的小学,将一~三年级小学生纳入调查。眼科检查内容包括屈光检查和眼轴测量,问卷由本课题组人员自行编制,内容包括学生一般信息、学生户外活动、用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