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ovue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关系到农村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低保制度是否公平公正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制度的生命力,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农村低保政策的落实需要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监管,为营造农村低保第三方评估良好的评估环境,更需要政府对第三方评估进行有效监管。目前农村低保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错保”、“漏保”、“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政府的单一主体进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评估显然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第三方评估,更要加强政府对农村低保第三方评估的监管,才能发挥第三方评估的实际性作用。研究农村低保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改革顺利推进,农村低保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和全州县开展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第三方评估项目作为研究案例,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切入点,开展理论、实证和对策三个层次的研究。第一,理论角度方面,笔者对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的阅读与梳理,对第三方评估、政府购买服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政府监管的内涵进行阐释。第二,从实践角度而言,笔者对桂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第三方入户评估和政府监管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介绍桂林市农村低保第三方评估和政府监管的实际情况,总结桂林市农村低保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取得的初步效果,进一步探究桂林市农村低保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存在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从优化策略角度进行研究,结合青岛和南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探索,再结合国外的政府监管经验,提炼出合适农村低保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方面的可行性经验,并结合桂林市农村低保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实际情况,从政府监管界限划分、评估专业化的把关、评估监管信息共享、构建多元化监管格局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方面,提出农村低保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优化策略,为政府对第三方评估更好地进行监管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框架和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通过文献的查阅和整理出国内外研究综述,并提出研究的思路及要选题研究内容,构建研究思路的大致框架,为文章的研究作好可行性分析。提出文章可能创新之处,最后介绍一下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地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第二部分是关键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对主要的关键词: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评估和政府监管进行阐释,并阐述委托代理理论进而提出理论启示。第三部分是桂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实践。其中主要从桂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现状和政府监管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进行论证。主要问题包括:政府监管的界限划分不明确;政府对于第三方评估机构专业化的把关不足;政府监管与第三方评估机构信息不对称;政府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监管有效性不足等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有:政府监管理念的影响;政府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利益差异;委托代理双方地位不平等的影响;政府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完善因素的影响。
  第四部分析总结国内外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实践探索和经验借鉴。分别介绍青岛和南宁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实践情况,总结国外相关的实践经验,然后提炼出适合中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一些可行性经验。第五部分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监管优化策略,主要从明确政府监管的权限范围;政府对第三方评估专业化的把关;监管信息共享;构建多元化监管格局;政府监管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以下优化策略:明确政府监管的权限范围;政府严把关第三方评估机构专业化水平;推动政府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监管信息共享;构建政府、公民以及社会的多元化监管格局;完善政府监管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建设等方面。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得出的一些结论,说明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无线电频谱资源是信息化的唯一载体,是国家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战略性资源。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加快融合,特别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实现高效利用,充分体现其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成为了摆在无线电管理部门面前迫切需要深入进行研究的重大课题。一方面,在国际上采用市场化方式配置频谱资源已经成为主流,英美等发达国家
本文对取自内蒙古、山西、四川等地奶牛场22头猝死牛肠、肝、肺、心等135份病料,划线10%绵羊鲜血琼脂平板初步分离培养,出现双溶血环菌落平板42个,从中选取106个单菌落(菌株)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分型PCR检测,检出103个菌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3个菌株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对103个菌株扩繁培养,经菌液毒素毒力(小鼠最小致死量)测定,获得毒力≤0.1mL菌株30株,后经进一步筛选,获得1株毒力(小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困难
学位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由以GDP为导向的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而土地制度安排极大地影响了其他生产要素的积累、配置、效率及收益分配,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土地供应的规模、结构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的体量和质量。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速推进,启
自二轮承包以来,国家开始推行一系列稳定承包权政策,对抑制土地调整、减少土地细碎化、促进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人口变动等带来的农户土地调整需求持续存在,在“不得调地”政策下,农户土地调整意愿愈加强烈。为缓解上述两难境地,尤其是在“三权分置”制度和“十九大”提出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背景下,考察农户当前以及二轮承包到期时的土地调整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找到协调稳定承包权政
学位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龄人口的激增、人均寿命的延长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医疗卫生支出也不断增加。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中,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1998年开始实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开始试点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2007年开始实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三种医疗保险制度在参保对象、基金筹集、报销比例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国中老年人在不同的医保制
学位
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保障参保对象老年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目的是提供平等、稳定的养老保障,从而为全体参保者营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合理的养老保障制度本质上是具有公平性的。为了使被征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老有所依,浙江省在2013年底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并轨政策。将被征地农民从原来保障程度较低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并轨纳入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道路货运是现代物流业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经济社会重要的基础性服务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物流业水平相比,我国仍有较大差距,物流成本偏高,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为切实发挥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4年9月国务院制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规划中提出要显著提高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到2020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下降至16
学位
目前,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技术变革,就是人工智能。国家将人工智能发展提高到重要地位,这为我们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宏观上的政策依据和背景支持。人才建设和知识创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双引擎,高端人才的建设和培育是贯彻落实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国方案,人工智能时代人才最重要。要发展人工智能,根本是人才培养。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从多元主体协同的背景和要求、多元主体作用发挥的不同旨向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