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师高利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西医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学术成就在中西医神经病学专颇有影响。1.研究目的1.1系统整理导师高利教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1.2运用文献整理方式及跟师临床方式研究高利教授中风病学术思想,分析高利教授基于脾胃理论作为中风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的学术思想;1.3通过临床对照观察中药对无症状脑血管狭窄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后中医火热证候的变化研究,探讨痰、毒、热在全脑脑血管造影术后减轻火热证候、改善血管内皮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从而为脑血管狭窄中痰、毒、热的理论提供临床支持。2.研究方法:2.1本研究通过对高利教授学习背景、学习工作经历和临床实践经历的整理,结合中医学中风病近代理论发展及临床实践,分析导师学术思想形成渊源。2.2以脾胃与中风理论及中风非“风”着手,探讨导师对于中风病的理论治疗思维模式,以脾胃与中风联系整理导师中风病学术思想。2.3基于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思想整理导师临床学术经验及用药特色。2.4临床研究以导师以痰、瘀、毒、热观点诊治脑血管狭窄,以无症状脑血管狭窄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火热证候的变化研究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狭窄的切入点,以中医火热证候的变化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神经反应治疗的效果。并通过190例患者的随机分组治疗,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3.研究结果3.1高利教授学术思想治疗提倡中风病个体化治疗方案。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中风病发病的原因与脾胃功能受损存在相关性,在中风病的发病理论中,高利教授结合社会时代特点、环境因素、饮食结构、体质因素等特点,认识到脾胃受损与中风发病的关系:年龄及衰老、情志损伤、饮食失调是导致脾胃损伤的原因;脾胃受损,运化失司,痰浊内生,流注经脉,阻于脑络;脾胃居于中焦,中焦淤滞,脾胃升降失调,气机升降逆乱,气血运行失常,可使痰邪挟风、挟瘀、挟火、挟毒流窜经络,痹阻血脉发为中风。认为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与痰、毒、瘀、火、虚有关。其中“毒”、“瘀”、“痰”最为重要。临床治疗提倡“脑胃同治”。将中风病分为三期:急性损伤、损伤与修复并存、修复期。结合三期辨证制定相应方剂治疗。临床诊疗注重望诊应用,强调面诊、舌诊在诊治疾病中的重要性。通过面诊判断胃肠疾患与中风的关联,通过舌诊判断中风病变时期、神经损伤部位及病情预后的属性。中风病治疗中擅长应用“下”法,认为中风急性期气血逆乱,邪阻胃肠,形成便秘、腹胀的腹实证,泻下法可以降逆解毒、调畅气机,下法应用要掌握好时机。脑出血急性期倡导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便于临床应用提出以非热证和热证作为基本分型治疗。脑血管狭窄认为痰、瘀、毒是脑血管狭窄的致病因素,痰阻血瘀、瘀毒内阻导致脉道狭窄,气血瘀滞,治疗中提出涤痰逐瘀法治疗脑血管狭窄。针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道,高利教授认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药寒热温凉属性兼具现代药理作用应用,反对不遵循辨证根据说明书使用。临床工作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的诊治疾病模式,强调中西医结合要做到理论的结合并创新,形成最佳的治疗方案,目的是达到“最好的疗效,最小的副作用和最佳的卫生经济学指标”。3.2高利教授的临床治疗经验在对高利教授擅长治疗的缺血性中风、脑出血、脑血管狭窄、脑心综合症和SARS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中风治疗中辨神、辨气血、辨痰、瘀、湿。中风治疗三期治法:急性炎症期与痰火毒相关,损伤修复并存期与痰浊、气虚相关,修复期与肾精亏损相关,并分列治疗方法。脑出血遵循“离经之血便是瘀血”原则,提倡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在辨别脑出血的病因基础上,以寒热辨证,早期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脑血管狭窄主要病机为脏腑虚损,痰瘀毒阻滞血脉,阻滞气血运行,本虚是脏腑功能减退、脏腑功能失调;标实是痰浊、瘀血、气机郁滞。有形的痰浊沉积于血脉,与血相结,形成痰瘀结聚有形之物阻塞脉道,导致血液运行缓慢,治疗提倡涤痰逐瘀法治疗脑血管狭窄。心悸(脑心综合症)治疗中高利教授认为心悸是由本虚标实,本虚为年老体弱,精血亏虚;标实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治法方法以补虚和泻实为法。属于痰浊、瘀血阻滞,治疗与活血化痰,属于心气亏虚,脑神失养,治疗予益气养心,回阳救逆。在SARS病的治疗中,高利教授认为该病为病毒外袭,风火之邪灼肺伤络,湿浊内生,湿困脾土,水湿不运,与邪热相合,湿热夹杂,粘滞不爽,导致风、火、湿、毒伤肺,发病严重,传变快。辨证使用中药取得较好效果。3.3高利教授应用清热化痰法对无症状脑血管狭窄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火热证候的临床研究,探讨毒、热、痰在脑血管狭窄中的发病机制,及清热化痰法治疗DSA后火热证候效果,研究显示:入组患者190例,完成临床研究。3.3.1.DSA术后中医火热证候影响:DSA术对患者可以诱发及加重中医火热证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火方可以改善DSA术后中医火热证候(P<0.05)。3.3.2.DSA术后CRP影响:DSA术患者检查前后血CRP变化有增高趋势,具有计学意义(P<0.05);痰火方组CRP变化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3.3.3.DSA术后fib影响:对照组和痰火方治疗组患者fib均有升高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3.3.4.DSA术后pAgT影响:对照组术前后pAgT有增高趋势,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痰火方组pAgT有下降趋势,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3.5.以年龄分组研究患者基线患者中医火热证候积分、FIB、CRP、pAgT,统计学分析个年龄组患者中医火热证候积分、FIB、CRP、pAgT差异性不显著,说明不同年龄组中中医火热证候积分、FIB、CRP、pAgT各组差异性不显著。4.结论高利教授学术精深,对疾病认识独特,思维活跃,衷中参西,勤求古训,成就卓然。他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开拓,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坚持“病证结合”,提出中西医结合的“三个最”的标准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高利教授学术思想、临床思路、辨证要点,并应用高利教授“痰”、“热”、“毒”理论于临床治疗。本文总结的高利教授临床经验不免偏颇,对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并继承创新,持续多角度完善名老中医的学术内涵并理论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