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医骨科治病“十六字”原则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下肢活血止痛熏洗方对双踝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评估其安全性,探索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以促进双踝骨折患者术后(气滞血瘀证)功能的恢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住院双踝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60例病患根据其行手术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之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研究中治疗组脱落2例。两组术后都常规予以预防感染、康复锻炼等基础治疗。在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予以热水熏洗踝部;治疗组也在基础治疗之上予以下肢活血止痛熏洗方进行踝部熏洗。分别于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拆线后1个月、拆线后3个月以及拆线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病患的疗效性指标(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疼痛视觉量表(VAS)法、踝关节肿胀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1.Baird-Jackson评分: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两组患者评分经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拆线后1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66.21±6.85,对照组的评分为58.60±4.33;拆线后3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85.86±4.70,对照组的评分为76.63±4.94;拆线后6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94.75±4.43,对照组的评分为90.80±5.43。拆线后1个月、拆线后3个月及拆线后6个月两组的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2.VAS评分: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治疗组评分为4.14±1.30,对照组评分为4.27±1.31;拆线后1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2.32±0.67,对照组的评分为3.10±0.92;拆线后3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1.57±0.63,对照组的评分为2.07±0.45;拆线后6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0.75±0.44,对照组的评分为0.87±0.43。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拆线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经统计分析无差异(P>0.05);拆线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3.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拆线后3个月及拆线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拆线后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4.安全性评估: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仅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皮肤瘙痒,经停药1天后症状改善,其余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中医骨科治病“十六字”原则的指导下,下肢活血止痛熏洗方对双踝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减轻病患肿胀、疼痛症状,促进踝部功能的恢复,且此治疗方案方便、简单、廉价、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