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实施“民汉兼通”1以来,哈萨克族人的汉语使用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哈萨克族人的汉语语音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借鉴中介语研究等相关理论,以新疆哈萨克族人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录音作为语料,采取听辨与声学实验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统计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错误和缺陷两个方面对哈萨克族人二甲、二乙、三甲、三乙、不入级五个等级的普通话声母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归纳出了每个等级的声母偏误特征,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哈萨克族人明确学习汉语辅音声母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汉语水平。本文在对比汉语、哈萨克语两种语言的辅音系统之后,具体分析了普通话五个等级的声母偏误特征,总结了哈萨克族人普通话的整体偏误特征。通过研究发现:[tsh]、[tsh]、[tch]、[s]、[ph]保持较高的错误率,难度等级居于前列;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互混、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互混、相同发音部位的塞擦音与擦音互混、舌尖后音与舌面前音互混、双唇音与唇齿音互混是各等级普通话的共性错误类型;[z]、[ts]的缺陷率略高于其他辅音声母;将清辅音[p]、[t]、[k]、[ts]读成浊辅音[b]、[d]、[g]、[z],[z]读成[r],舌面前音读成舌叶音是哈萨克族人普通话的常见缺陷类型。各个声母的具体错误形式数量、错误率、偏误率与普通话等级水平基本一致,等级越低,具体错误形式数量越多,错误率越高、偏误率也越高。大体而言,各个等级的难点音和缺陷音基本一致。哈萨克族人声母偏误的产生,可能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哈萨克语的干扰、目的语迁移的影响、语音同化的影响、汉语拼音方案对声母学习的影响、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学习者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教师的发音和教学方式的影响等。在教学策略上,首先要加强辨析难点声母,在教学中分解难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加强学生对易混声母的辨析,运用多种方法强化练习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辅音声母;其次要坚持从汉字的形、音、义三个角度进行汉字教学,尤其要注意形近字与形声字的辨析,提高哈萨克族人的识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