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使得社会教化在汉代得以复兴,这一复兴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教化”一词的流行,在此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教化”一词并未流行,先秦诸子之中,只有荀子使用过教化一词。两汉时期,“教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用语,在《汉书》、《后汉书》、《全汉文》以及《全后汉文》等两汉文献中,“教化””一词频频出现,但是,两汉时期“名教”一词尚未出现。“名教”作为意识形态的核心用语,成为士大夫们谈论的中心议题,始于魏晋,兴盛于南北朝,终于隋唐。“名教”取代“教化”,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词,这一变化在《全晋文》、《晋书》等文献中得以体现,《全晋文》中,“名教”出现了51次,“教化”仅出现5次;《晋书》中,“名教”出现了25次,“教化”出现5次。从“教化”到“名教”的转变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二、礼教与皇权过于紧密的结合;三、选官制度的弊端;四、教化实践的偏差;五、对察举缺乏严格的审查制度。总体而言,这一转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正统地位衰落、儒家教化沦替这一历史现实在语言上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