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主义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现在指的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倾向。它作为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对我国的消费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即将成为社会主力的“80”后在校大学生,面对堆积如山的商品社会,有意无意地在金钱、物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影响社会适应的同时,也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得本应觉得幸福的大学生却开始不幸福了。因此,本文拟对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比较和幸福感进行研究,了解当下大学生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幸福感的相关关系,希冀从中挖掘出相应的社会比较机制,为大学生的幸福调适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思路。本文共包含三个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比较和幸福感的现状、特点、相关关系及其社会比较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之间所起的作用。研究一是整个研究的基础,它对Gibbon提出的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Diener总体幸福感问卷的进行验证,修订大学生使用的社会比较量表和幸福感问卷,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发展社会比较的维度结构和幸福感的研究工具,同时也为研究二和研究三奠定了基础。研究二是在研究一的基础上,通过量化研究考察人口变量对物质主义、社会比较和幸福感的影响,探讨具体维度在大学生中所起的作用。另外,通过物质主义与社会比较、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探索社会比较在其中的效应,以期丰富、发展和推动物质主义影响幸福感的社会比较机制的研究。研究三则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中国大学生的金钱观、对比较的看法、社会比较的倾向和类型以及对幸福的影响。通过对访谈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深入挖掘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幸福感的社会比较机制,将研究导向所关注的焦点和脉络,以期达到特定的研究目的。三个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修订后的社会比较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稳定的结构。(2)经过修订的中文版总体幸福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比较和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部分差异。(4)物质主义与社会比较、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物质主义价值观能够预测个体的幸福感。(5)社会比较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6)质性研究得出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幸福感的社会比较机制模型,即以大学生略有控制的物质观或金钱观为现实背景,个体根据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别选择不同的社会比较策略通过归因的过程影响个体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