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观幸福感反映了社会个体对其所处生活状态的主观认知程度,不仅是个体发展的永恒追求,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如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在公众公共服务满意度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提升居民幸福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重要议题。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时期是人生中重要的发展时期,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接受群体,青年群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会对其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研究青年群体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凸显了我国公共服务研究的价值导向,同时丰富了公共管理和幸福感领域的相关研究。 本文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5年的统计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选取14-35岁的青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描述统计、差异性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公共服务满意度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满意度”、“医疗卫生满意度”、“住房保障满意度”、“社会管理满意度”、“劳动就业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基本社会服务满意度”、“公共文化与体育满意度”和“城乡基础设施满意度”与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在公共服务满意度整体维度方面,青年群体对公共服务的获取便利性满意度最高,而公共服务资源分布均衡程度满意度最低。“公共服务资源充足程度”、“公共服务分布均衡程度”、“公共服务获得便利程度”和“公共服务普惠性程度”与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同时研究发现,在“公共教育满意度”、“公共卫生满意度”、“基本住房保障满意度”和“基本社会服务满意度”方面,农村地区青年满意度高于城市地区青年满意度。在“基本社会服务满意度”和“城乡基础设施满意度”方面,都呈现出男性青年满意度高于女性青年居民满意度的趋势。在“公共教育满意度”、“公共卫生满意度”和“基本住房保障满意度”存在随青年群体收入的增长而不断下降的趋势。主观幸福感方面,呈现出随着青年群体收入水平的提升而不断上升的趋势和随教育水平的提升而不断上升的趋势。 基于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回应青年群体公共服务需求,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促进地区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资源普惠性程度;树立公共服务政绩观,改进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借鉴西方公共服务先进经验,提升多元主体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青年群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