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密扑灰年画是中国年画大家庭中罕有的完全采用手绘技法并流传至今的民间美术种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奇葩。虽然目前对于高密扑灰年画的研究资料已经不少,但从现有文献来看,绝大部分的研究资料限于对其历史、发展、艺人、演变及传承状况、非遗保护、市场及产业化等范畴,而从美术学、民俗学、美学等专业角度对其艺术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却很少,这就是本文选题的初衷。作为原生态的地域特色文化,从当前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角度审视,高密扑灰年画具有显著的双重价值,即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在概述高密扑灰年画产生的渊源、发展过程、技法特色,以及它与高密当地民俗事象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对其艺术性和审美意蕴进行了深入解析和阐述。在广泛调查和田野作业以及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高密扑灰年画艺术的研究界定为对它的艺术特征的分析和美学特质的发掘。本文研究的高密扑灰年画文本主要指传统的,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独特的民间美术意义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蕴的高密扑灰年画,对于当前随着文化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而产生的一些新的风格面貌(譬如倾向学院派、雅化倾向等)的变化持相对批判的态度。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扑灰年画代表性作品文本的艺术性进行了解析:(1)独特的制作工艺;(2)“写意性”艺术风格;(3)简洁空灵的构图形式;(4)稚拙传神的人物造型;(5)雅俗并行的设色特点。对其审美特征的分析主要包括:扑灰年画的“雅”与“俗”的问题;扑灰年画的审美意蕴;另外还包括在民俗学、社会学等视角中高密扑灰年画反映出的民俗事象和人文精神。高密扑灰年画作为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民间美术,必然是民俗事象的载体,是深刻反映高密老百姓原生态的精神家园。通过对其艺术性的研究,发掘整理高密扑灰年画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利于解决其作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问题。本文力图主要从美术学和民俗学双重视野中考查高密扑灰年画作为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载体功能,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民新的审美诉求。深刻关注高密扑灰年画的文化生态环境变化,关注它在当代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走向,从观念上正确对待文人画、学院派美术和民间美术作品的不同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中正确传承保护和利用高密扑灰年画提供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参考建议和思路。高密扑灰年画的发源地也正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高密藉作家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所在地,莫言曾经直言高密民间艺术就是他写作的土壤,随着世人对莫言及其高密“东北乡”概念的广泛关注,必定也会给高密扑灰年画的宣传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