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RT-PCR和3’ race技术从大豆中克隆了一条干旱胁迫应激相关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了7份不同大豆材料,苗期用20%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处理后1~6d该干旱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并测定干旱胁迫后1~6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WSS)、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等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期研究不同大豆类型中该基因表达量、相关生理生化指标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变化趋势,探讨抗旱机制,为野生大豆抗旱种质资源利用、大豆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获得了大小为3375bp的大豆干旱应激相关基因序列,并在GenBank上注册,登录号为KJ017967。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克隆得到的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得出该基因序列为Ty3-gypsy型反转录转座子的pol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其包含三个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97bp、543bp和951bp,分别编码198、180和316个氨基酸,编码的3个蛋白依次为反转录酶、RNaseH和整合酶,将3个基因分别命名为GmRT、GmRNaseH和GmINT。2.建立了该干旱应激相关基因的半定量RT-PCR体系,该基因在干旱胁迫下表达量增加,干旱胁迫1~6d中表达量呈先升后降再升高最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表明干旱胁迫诱导了该转座子基因的表达。3.在干旱胁迫下,不同材料大豆SOD和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ro、WSS和MDA含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在胁迫后1~2d增加。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比较,SOD和POD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速度较快;野生大豆叶绿素含量变化较为平缓;MDA含量增幅较小。